热塑性高分子共混物/改性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特征和流变性能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熔融挤出制备基于聚已内酯(PCL)/聚环氧乙烷(PEO)共混物与层状硅酸盐(黏土)的纳米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PCL/PEO共混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特征.同时进行流变性能的测试并与TEM观察结果相比较,评估硅酸盐片层在PCL/PEO界面上的迁移和定位.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溶液合成方法合成对苯二甲基型端乙炔基苯并噁嗪树脂,并利用IR、H-NMP、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RheoStress流变仪等方法研究了它的固化特性,用TGA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同时研究了端乙炔基引入量对树脂热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苯并噁嗪中引入乙炔基可以明显提高树脂的耐热性.
本文进行了以煤沥青的单位、对甲基苯甲醛(PMB)为交联剂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热解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采用FT-IP研究该树脂的热解过程;采用元素分析研究树脂热解过程的C、H、N含量;采用光学偏光显微镜研究其热解产物的光学结构.研究表明,该树脂含有大量的甲基和亚甲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树脂中的甲基和亚甲基特征峰的吸收强度逐渐减弱,芳构化程度提高;此外,该树脂热解产物的光学结构为广域(D
为了研究热处理工艺以及应变率对SiO/Al复合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的SiO/Al复合丝(复合丝1:在400℃下热暴露40min,复合丝2:在600℃下热暴露40min)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复合丝都是应变率相关的材料,其弹性模量、强度和失稳应变都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热暴露温度对复合丝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复合丝2的强度比复合丝1的强度要低42%~46
研究了凝固体系、纺丝工艺、热处理等条件对F-12新结构聚合物纤维性能的影响;纤维强度达4.3~4.5GPa.
本文以Weibull分布和最弱连接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长度的PBO单纤维的统计强度及强度分布,指出其强度随长度的变化情况,为PBO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必要的信息.
本研究对环氧树脂DWR进行了SiO)纳米改性.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复合材料在室温、77K和4.2K温度下的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环氧树脂在极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其为基体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并且在低温下也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热物理学性能,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纳米SiO粒子表面微细结构对聚硅氧烷分子吸附和结的影响.比较POSS与白炭黑补强硅胶的差异探讨SiO与PDMS之间的界面结合,纳米SiO粒子链形成的填料网络补强硅橡胶的机理:纳米SiO粒子链与聚硅氧烷分子链进行的复合,SiO粒子链形成的填料网络能随着基体形变而通过自身的屈服变形过程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补强硅橡胶.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环氧树脂/MCM-41纳米复合材料用TEM对其分散情况进行表述.研究了分散(球磨)时间和沉淀时间对MCM-41在环氧树脂分散液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分散机理.结果表明,纳米介孔MCM-41(5wt%)经适当的分散时间(6g),能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与基体形成新型网络复合结构,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文采用传统的溶胶-凝胶工艺和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原位引入二氧化硅颗粒,制备了两个系列的SiO/聚酰亚胺杂化薄膜(PS1和PS2系列),并对其低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杂化薄膜的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改进的工艺过程得到的PS2系列杂化薄膜中的SiO颗粒更小、分散更佳,对应的低温力学性能较传统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PS1系列杂化薄膜有较大提高.
利用T-11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用纳米铜添加剂润滑的摩擦磨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的.利用能谱仪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了富含铜元素的表面自修复膜,静止上试样的磨痕表面比运动的下试样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分析认为摩擦使得表面金属活化,不断产生新鲜金属表面,有利于润滑剂中的纳米铜与金属结合形成自修复膜.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发现其弹模量和硬度都比原始摩擦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