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热点问题

来源 :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房室传导延缓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其次论述了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再次浅谈了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问题,并就心房扑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子宫峡部妊娠不同于宫颈妊娠,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为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而子宫峡部妊娠是指受精卵在组织学内口和解剖学内口之间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由于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辅助检查的帮助,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地方将其混同于宫颈妊娠而漏诊。子宫峡部妊娠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严重时须切除子宫。某院自2004年开始对子宫峡部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
二十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腹腔镜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可以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国内陆续有相关报道,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肯定。国外一些妇科教科书已将腹腔镜手术列为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6例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加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疗效,阐述了手术步骤,浅谈了腹腔镜手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是一种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调节因子,能诱导淋巴管增生和实体瘤的扩散。恶性肿瘤侵袭正常组织及转移必须突破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基底膜屏障,在ECM成分降解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
传统的肿瘤电化学治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已成功开展20余年,其机理为利用较低能量直流电的“可逆性电穿孔”效应辅助非渗透性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等进入细胞内,发挥化疗增敏的作用以治疗肿瘤。但该疗法仍无法避免减量后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近年脉冲电场(PEFs)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医学上的治疗作用越发受到重视。本文试图彻底摒弃化疗药物,运用单一脉冲电场处理人卵巢癌SKOV3细胞和BALB/c裸鼠SKO
宫颈癌早期就可发生淋巴转移,但共转移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EGF-C可介恃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道的转移,被称为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本文将前期构建携带人VEGF-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VEGF-C,经脂质体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探讨VEGF-C表达的变化和NF-κB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变化,对化疗药顺铂敏感性的变化。
围产医学不断进步,使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虽然后遗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抢救存活增加使残疾儿童总数增加。由于各地区或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各胎龄组和体重组的早产儿存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可存在较大差异,产儿科医生在与家属知情谈话时应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本文介绍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后遗症率,分析了早产儿后遗症高危因素及疾病防治,探讨了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早期干预。
妊娠时首次发现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与治疗方式和是否延续至分娩以后无关;不排除妊娠前已存在糖代谢异常;根据不同种族和诊断标准,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4%;妊娠的内分泌代谢改变。本文介绍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分析了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阐述了GDM产后转变为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探讨了GDM向Ⅱ型糖尿病转变的可能危险因素,提出了处理方法。
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被动同种遗传性免疫疾病,它是围生期中一种潜在性重症疾患。母亲缺乏胎儿从父亲遗传而来的红细胞具有的血型抗原,并对胎儿所特有得血型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造成的。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有IgG、IgM两种。IgG分子量小,为不完全抗体,能通过胎盘;而IgM分子量大,为完全抗体,不能通过胎盘。Rh、ABO血型抗体能通过胎盘起作用的是IgG。正常情况下胎儿红细胞不能
内窥镜微创手术的发展是当今妇科领域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已经得到大部分妇科医师的承认和病人的欢迎。21世纪对妇科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传统开腹手术及阴式手术外,应掌握内窥镜微创手术。妇科内窥镜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而已取代了90%以上的妇科传统手术。本文介绍了腹腔镜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腹腔镜手术的作用与适应证,探讨了妇科腹腔镜手术禁忌证,阐述了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分类,浅谈了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并
剖宫产是产科重要手术之一,由于麻醉、手术操作技术、产前监测手段、新生儿复苏水平以及控制感染和母婴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的进步,剖宫产术已经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国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当手术指征选择恰当、剖宫产率掌握合理时,能降低围产儿的产伤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围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后遗症的发生。但是若滥用剖宫产技术,让剖宫产率无限上升也必然对新生儿及产妇带来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