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教师专业化是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特殊体育教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由于残疾学生有着类型多样、程度不一、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在实施特殊体育教育时更为复杂,对特殊体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因此,本研究试图围绕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这一议题,探讨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必要性及现实困境等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1.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特殊体育教师个体和特殊体育教师群体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国家、社会、学校和特殊体育教师这四个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作用驱使下,特殊体育教师经由"次级专长"、"准职业"、"形成的职业"、"出现的专业"阶段,最终达成"成熟专业"的发展过程。2.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的必要性(1)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2)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3)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增强教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3.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镜(1)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对特殊体育师资进行专业培养乃是近十年的举措。且培养的特殊体育师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各级各类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另外,我国还未开设特殊体育研究生层次的培养,高级特殊体育师资来源几乎空白。如此一来,对初等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也成了"无源之水"。(2)教师资质偏低据调查,我国现任特殊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占14.3%,专科占40.8%,中师占44.9%;高级职称占2.1%,中级职称53.8%,初级职称44.1%;专职教师67%,兼职33%。可见,我国特殊体育师资资质偏低,多数教师只达到了《教师法》规定的最低学历标准,许多教师都为兼职,并且都为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来源。(3)资格认证制度缺失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都归属于同级别的普通学校,相应地取得普通小学教师资格或普通中学教师资格即可。认证制度的缺失导致现实操作的盲目。在特殊体育教师招考时,普通体育专业和特殊体育专业都可报考,使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失去了本有的价值和意义。(4)培养机制滞后,由于高等特殊体育师资的匮乏,许多高校难以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和课程,导致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职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我国特殊体育师资大部分来源为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在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上,由于认识的不足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研究结论:1.重视特殊体育教育,确保资源供给促进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首先应对特殊体育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深刻了解特殊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特殊体育资源是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基本条件。开展特殊体育教育并不仅只有特殊体育教师这一资源,还包括辅助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器材和设施资源,课程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供给直接影响特殊体育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乃至制约特殊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2.规范师资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从以下模式进行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1)在现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扩大特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指标;(2)在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与体育专业合作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3)在特殊教育专业中开设体育选修课和必修课或在有特殊教育师资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4)在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研究生阶段扩大特殊体育教育研究方向。此外,加强特殊体育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是促进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4.3制定资格认证制度,构建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特殊体育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因此,应该制定特殊体育教师准入制度;同时,推动双资格证书制度,要求特殊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普通体育教育基本素质,还要具备特殊体育教育的专业素养;另外,还应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推行定期考核登记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在当前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不仅要制定资格认证制度,还要构建权威的特殊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使两者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体系。4.4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殊体育教师激励机制需要多元化,结合特殊体育师资队伍发展和教师个人的需要从物质、精神、机会等不同层面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上,首先,要充分考虑特殊学校的特殊性,在教师招聘、教师编制等方面管理时,坚持宏观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特殊学校一定的自主空间,同时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其次,坚持"因岗择人"、"择优录用"的原则,面向全社会招考特殊体育专业人才;最后,国家应该采用政策吸引特殊体育教师主动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