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临床发病不明显,患者症状均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神经症、帕金森氏病、精神发育迟缓、意识障碍、关节痛、发热、抽搐、肢体发麻、排尿晕厥等等,所有症状均怀疑由癫痫(EP)所引起,所以在进行脑电图(EEG)检测同时加做蝶骨电极,以提供更有效的临床病症依据。方法:用BRAVO数字化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系统法安放电极,采用平均参考电极,与蝶骨电极同步进行。每次描记不少于20分钟,按常规所有患者均作睁、闭眼视反应及过度换气加闪光诱发。检测对象来源于2003年-2004年10月以来,在我院诊治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在进行EEG记录的同时采用蝶骨电极检查。蝶骨电极,采用2.5-3寸长的28号(或用0.30X75厘米)的一次性针灸针,其穿刺点位于颧弓中点下缘乙状切迹处。在穿刺点向后上约15度的角度进针,直抵骨膜,深约4-5厘米左右。结果:583例蝶骨电极检测患者中,520例呈阴性(约占 89%),63例呈阳性(约占11%,其中可疑阳性34例)。而这组病例中有26例6-14岁儿童(包括EP患者),他们的蝶骨电极: 阴性率约95%。其中有171例头晕患者,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96%。73例头痛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93%。185例怀疑EP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97%。37例EP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46%。92例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 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88%。排尿晕厥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100%。疑外伤性EP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 92%。疑颞叶EP患者中,蝶骨电极:阴性率约占63%。结论:脑的功能活动是由神经元信息整合完成的,EP波是由于中枢神经元群(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灰质团)突然的、过度的重复放电的结果。而EEG是通过头皮电极记录脑细胞活动的情况,EP患者在常规脑电图检测中就有许多特征性表现,故对其诊断颇有价值。而EP样放电不仅可见于其它疾病,亦可在0.9%正常人群中也可见到。而蝶骨电极的检测,主要应用于疑有颞叶底面及内侧病变而常规记录未见异常的病人,或进行颞叶癫痫灶的定位[1]。这组患者在脑电图记录时所出现的尖波等发作波,是由于癫痫病灶不位于颞叶内侧底部,所以采用蝶骨电极检测效果欠佳,阳性率低。蝶骨电极其穿刺点位于颧弓中点下缘乙状切迹处,穿刺部位较深,直抵骨膜深约4-5厘米左右, 如患者在急性炎症期发病,使用蝶骨电极穿刺容易造成深部感染的危险,应尽量减低使用,以免加重病情恶化,增加病人痛苦。另根据资料统计,儿童(6-14岁包括EP患者)的蝶骨电极:阴性率高最好少用,也因儿童心理脆弱,对扎针有恐惧感,一般都不容易接受,况且阳性率较低,临床意义不大。对不合作或精神紧张的病人,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最好采用睡眠状态下进行蝶骨电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