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duct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choledochodu

来源 :第七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暨2014胆胰疾病内镜诊疗新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rarely occur in bile ducts.Here we report a biliary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B) of a 66-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repeatedly infection and liver enzyme elevation.ERCP revealed biliary floating filling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IPMN-B are characterized by mucin production, biliary duct obstruction, dilation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to cystadenocarcinoma.The patient was evaluated for surgical resection but found to be a poor surgical candidate.We using endoscopically placed biliary stents through fistula to relieve obstruction result from thick mucin secreted by the IPMN-B and she responded very well with resolution of the elevated liver enzyme and symptoms.Our case demonstrated that in those patients with a choledochoduodenal stula palliative endoscopic stent placement for biliary obstruction caused by IPMN-B is effective.
其他文献
目的 急性感染期,只有少数的一株或几株HIV病毒可以建立有效感染,这种病毒被称为Transmitted/FounderVirus(-T-/F病毒).本文构建了荧光素酶报告系统T/F病毒的克隆(T/F(Luc).通过构建的克隆与同一亚型的慢性感染病毒(plndie-C1(Luc),简写C(Luc)对HIV-1药物敏感性的比较,进而为急性感染期HIV患者选择高效抗HIV-1药物提供最优策略.
会议
目的:急性排斥仍是肝移植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临床上有很少可用于急性排斥的诊断标记物.肠道微生态通过肝-肠轴和微生态-肝脏轴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鉴定肝移植后急性排斥过程中肠道微生态模式,探讨微生物变化作为急性排斥标志物的潜在应用.
会议
患者男,19岁,肝脏增强CT及MRI确诊为终末期肝巨大泡型包虫病.病灶位于肝右叶、S1及S4段.下腔静脉肝后段受累并完全闭塞,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明显增粗,肝右和肝中静脉主干,以及肝右叶Glisson鞘完全受累并狭窄.肝左静脉根部、门静脉左支横部及左肝管管壁横部均受侵.肝左外叶未受累且代偿性增生至916.20ml.患者入院时TBIL为415.10μ mol/L,经PTCD引流6月后TBIL降至70.2
会议
目的:总结我中心26例跨血型肝脏移植的经验,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再次探讨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95例肝移植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供受体血型匹配情况分为3组:血型相符(ABO-Id)组369例、血型相容(AB0-C)17例和血型不相容(ABO-I)组9例,分析比较各组术后生存率、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之间的差异
会议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穿活检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肝穿刺活检组织常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行快速石蜡切片及HE染色,4小时内完成HE切片制作.全部病例行Van Gieson、Masson、网状纤维及CMV、EBV、HSV、CD4、CD8、C4d、HBV、HCV、CK19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名病理医生分别阅片,依照
会议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成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伴肝脏累及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00年至2012年共完成998例肝移植,其中仅1例患者术前原发病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伴肝脏累及,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
会议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存活超过10年的患者的生存状况,了解各种肝移植术后各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提高长期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随访计划.方法:2000年5月18日~2004年7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实施了106例原位肝移植术,截止2014年7月 31,共50例患者存活期超过10年并获得规范的随访,随访内容为免疫抑制剂用量及其血药浓度、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型
会议
目的:更好的落实DCD器官捐献前供体各项准备的工作,提高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方法:设计一份涵盖DCD器官捐献前供体各项准备的工作项目的流程表,系统、及时、完整的记录各种准备项目的完成时间及操作者.结果:流程表的应用有利于DCD器官捐献前供体准备工作的落实及统筹安排.2012年到2014年我中心将此流程表应用于例DCD器官捐献前中,无1项供体准备工作漏项,缩短供体捐献器官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会议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2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评估,评估其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社会支持情况,并根据其相关资料,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耐心听取病人的对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针对特定的知识缺乏进行教育.实事求是地说明肾切除及亲属肾移植手术的优点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向供者讲解一个功能正常的肾脏足以
会议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死亡供体(DCD)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接受儿童供体DCD肾移植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因供肾体积与受者体型的差异,其中有8例为双供肾移植,其余47例为单肾移植.35例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顺利,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个月内恢复),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逆转;1例术后3个月因移植肾动脉瘤切除移植肾;1例供肾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