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时下健康中国俨然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同时在体育行业亦是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也为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健康中国旗帜的引领下,全民健身运动随即铺展开来,体育运动的健康时效性成为了大众的真实诉求,于是民族传统体育回归身体运动已是大势所趋。不可否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民族传统体育被裹挟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普通群众难以企及的运动,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名义上被尊为民族特色体育运动和民族特殊的身份符号,实际上已严重脱离于群众,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根基。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难发现其中的局限,技术与文化的分离已愈发明显,且由于竞技体育长期主导的因素,致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与研究明显滞后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速度。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体育回归身体运动已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发展趋势,或许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摆脱西式科学实证体育思想,回归民族本源的适当时机,因此探讨其对身体的回归或将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意义。试图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演化路径的梳理,推理出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寻觅突破民族传统体育当前困境的破壁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寻找以及推理出与之相应的必然联系与演化规律。比较研究法:纵向比较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形态和价值属性,从而认识运动特点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自然属性是催生民族传统体育最原始的动机,一些看似为娱乐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实则多是由于身体的自然属性所致。作为有机的生物集合体,好动是人类的天性,主要显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需要一定的运动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一是部分身体运动被作为生存技能加以运用。民族传统体育与华夏民族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或是庆祝佳节时日,或是祭祀先祖神灵,亦或是纯粹的愉悦身心。能歌载舞似乎已成为华夏民族的身份象征,总之民族生活情境的多可以从身体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中获取。于是简单的自然身体行为逐渐演化为了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属性也随即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特定时期的重要身体表征。而对于身体的回归俨然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态势,然而回归的旅程依旧困难重重,较大一部分的运动项目还深陷囵圄。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社会各界的极力诉求之下,民族传统体育势必完成向身体的回归,继而有望成为大众参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身体语言之一。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回归并非简单的折线式反弹,而是赋予了身体社会属性,建构起了身体符号化互动的程式。研究结论:中国的多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经历了从自然属性到文化属性再到社会属性的演进历程,即便不然,也至少涵盖了文化与社会两重属性,否者则无法将其认定为具有民族身份标识的传统体育运动。当前对于身体性回归的诉求,实质上是大众对运动本身社会属性的一种追求,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也早已将身体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集于一身,不可单一的进行剥离。于是,运动的躯体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民族身份符号的象征,民众在运动参与中既实现了对体质健康的提升,又得以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属性认知的探讨发现:一方面健康中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回归似乎已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这种对于身体的回归又绝非简单的折线式反弹,而是基于社会化的身体需求,对自我身体再认知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回归身体并非自然属性的重现而是社会属性的开始,把身体从物化中解脱出来"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种回归身体本源、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努力。"回归身体即是调和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使之为健康服务。自然属性阶段,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仅仅为生活所需,是身体对环境的应激性反应,少有接受思想意识的加工和支配,是人类本质需要的映射。文化属性阶段,则似乎更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份象征性,将运动项目抽象化和符号化,升华至国家民族的高度。而社会属性阶段,或许能够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与身体的统筹发展,以身体回归为实物,兼以文化理论为指导,发挥其多维价值作用,继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使之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