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号台风“珍珠”中途加强、北折和后期迅速减弱的探索

来源 :2006年度华东区域台风预报服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号台风“珍珠”是几十年一遇的早台风,中途加强和北折,后期迅速减弱,行迹怪异。 本文阐述了冷空气影响台风不同部位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分析了冷空气南下、副高加强和台风变化之相互关系,分析了南支槽与台风结合产生降水和大风的复杂过程,结论对5月中旬早台风预报有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当前常见的和较先进的几种野外数字化测图作业方法,比较了各种测图法的优缺点,并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提出了选择数字化测图方法的建议。
本文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台风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台风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
2004年第7号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和14号强热带风暴(云娜)7、8月份分别在浙江中部沿海登陆时,本市受到这两个(台风)强热带风暴倒槽的外围影响,虽然它们登陆位置相近,但出现的天气差异却很大。本文分析总结了本市在受台风、热带风暴倒槽边缘影响时,在预报天气时要着重考虑是否有西风带系统的配合,冷空气的影响及不同环境流场的配置等几个问题。
本文运用雷达资料、风场资料、卫星云图以及中尺度加密资料,对近几年的热带气旋的奇异路径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可以造成热带气旋路径的奇异;“藤原效应”,即双台风的互旋作用可以使热带气旋路径发生明显变化;台湾岛的地形作用可以使热带气旋路径发生打转、折向或“跳跃”等现象。
本文应用北京气象中心下发的热带气旋报文资料(中心经纬度、中心气压、近中心最大风力),设计了诸如热带气旋中心与嘉兴市的最近距离等因子,并任选三因子组成三维坐标(x,y,z)计算嘉兴市热带气旋降水的概率分布函数,利用SVM回归方法对选中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行训练,建立嘉兴市热带气旋降水预报方法,并应用于业务试报;同时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历史回报和业务试验的比较。得出:概率分布函数与热带气旋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
本文通过对0605号“格美”台风天气的暴雨诊断分析,台风低压环流和高空西风槽相互作用,是造成7月25日20时至26日08时赣南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特大暴雨中心和暴雨带都与地形作用密切相关。K指数高值区、θse高能区的维持和上干下湿发展到整层深厚水汽对特大暴雨、强降雨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26日凌晨上犹县局地特大暴雨、强降雨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在上犹西北
本文对台风格美的数值预报、风场预报进行了分析总结。台风格美(KAEMI)国家气象中心于7月19日14时编报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11.7°N,140.7°E,移向西北偏西。 台风格美(KAEMI)结构在早期呈现非对称比较明显,但之后受南海附近热带扰动的影响,非对称性减弱。格美登陆台湾前后强度无较大变化,登陆台湾后,其北部云团有所衰减,但西南部云团发展。登陆福建后,受到东部副高加强西伸及大陆高压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2006年第5号台风“格美”登陆之后路径的确定及环境场变化特征的分析,找到对路径预报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段和有指示意义的事件。将数值预报结果与实况的比较发现,没能预报出25日以后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抬西伸、西风槽的后退及“格美”快速衰减是后期路径预报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本文应用台山岛、霞关镇、合掌岩、福鼎市等地面资料分析,确定桑美登陆时间是8月10日18时21分:应用长乐雷达回波分析,确定桑美登陆时间是8月10日17时35分:应用风云二号卫星红外云图分析,登陆时间是8月10日18时。经综合分析,确定桑美登陆时间是8月10日17时59分,地点是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65米/秒,瞬间阵风78米/秒,最低气压920hpa。
本文对格美台风的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格美台风强度变化与高空风且有密切关系。当台风进入风切≥20KTS区域中,其强度将趋于减弱:进入风切≥30KTS区域中,强度将显著减弱;如再次进入风切≤20KTS区域中,则将再次加强;进入风切≤10KTS区域中,将有显著加强。-△P3和越赤道及暖湿气流的输入都是台风强度再次加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