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离子迁移和结构变化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电流密度、通电量、混凝土性能参数和电解质溶液等对Cl-驱除速度的影响,并利用压汞试验方法(MIP)对经电化学脱盐处理的混凝土孔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是一种有效排除混凝土内部Cl-离子的手段,Cl-离子的排除量与通电量有很好的相关性;经电化学除盐处理后混凝土内部总孔隙率增大,钢筋附近混凝土中小于30nm的孔增多,而大孔数量有所减少;而外层混凝土孔隙率变化与所使用的电解质溶液种类有关,以水作除盐介质时孔隙率增大,而采用Ca(OH)2和Ca(OH)2+Li2B4O7溶液时混凝土孔隙率减少.
其他文献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任何瞬时停电都会对生产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本文介绍采用一种防晃电装置在煤气化生产装置的成功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随着石化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置主控制集散控制系统(DCS),对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电源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DCS系统正常运行时,若电网供电的突然中断,将会导致计算机存储器中断数据的丢失和程序破坏,电动阀的误动作,无法监视装置反应情况,造成装置临时停工、火灾或爆炸事故:若交流电网欠电压、过电压、缓慢电压波动、频率改变、瞬态尖峰、波形畸变,不能保持良好的正弦波波形,
本文针对国内第一个全坝应用外掺MgO微膨胀剂的水电工程,对其已应用十三年的MgO微膨胀混凝土的后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O微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良好,虽然其压蒸膨胀率较大,达到0.099﹪,但是压蒸后强度损失较小,微观结果分析也表明十三年来MgO微膨胀剂的水化过程已完成约大部分。
本文对电化学脱盐技术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电解质溶液的种类、浓度及电流密度等对脱盐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01mol/LLi2B4O7+饱和Ca(OH)2溶液和2A/m2的电流密度可以取得较好的脱盐效果。
本文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铌锂锆钛酸铅(简称PLN)压电陶瓷颗粒为功能体制备了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性、铁电性和力电效应。
本文通过运用图论数学理论来建立关于砂浆中的界面过渡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求解来指导具体的实验环节.并在具体的砂浆界面过渡区实验中,运用模型所得出的数据来制备试样,并对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
本文通过除冰盐对寒区混凝土的早期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了防治混凝土早期破坏的技术措施。氟盐除冰盐导致混凝土盐冻剥蚀破坏的同时加速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密实混凝土和提高保护层厚度是保护钢筋的有效措施。
本文对混凝土碳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孔溶液主要成分为Na+、K+离子和与其保持电性平衡的OH-离子,Ca2+含量微乎其微;孔溶液Na+、K+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高;Ca2+浓度越大,pH值越小。混凝土碱含量增加时,Ca(OH)2晶体的溶解速度加快,加速混凝土碳化。
试验研究了二水石膏、偏高岭土、水玻璃以及煅烧白泥等四种改性剂对粉煤灰砂浆的增强效应,提出并采用增强因子指标评价各改性剂的增强效果,探索了改性剂增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种类及掺量、龄期对各改性剂的增强因子存在明显的影响.标养条件下,水玻璃、煅烧白泥对粉煤灰早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二水石膏、偏高岭土的增强因子在28龄期时达到最大.存在最佳的掺量使得其增强因子最大.
混凝土经修补后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十分薄弱,本文利用纳米微粉的表面效应和巨大活性,研制了一种纳米微粉改性新老混凝土界面剂,研究表明:采用纳米微粉改性界面剂处理后,修补效果在普通的粉煤灰界面剂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断面修补时其改善效果更明显,表面修补时利用界面剂净浆修补效果优于砂浆,而在断面修补时界面剂砂浆优势明显.因为纳米微粉能快速反应消耗Ca(OH)2并消除其定向生长,纳米微粉在界面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