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①探讨二代双源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② 与DSA相比,评价CTA诊断的准确度及价值.方法 MRI诊断脊髓血管病变或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11例患者行CTA检查,所有患者在3~10天内均行DSA检查.比较两者对病变血管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的诊断符合率.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①探讨二代双源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② 与DSA相比,评价CTA诊断的准确度及价值.方法 MRI诊断脊髓血管病变或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11例患者行CTA检查,所有患者在3~10天内均行DSA检查.比较两者对病变血管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的诊断符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根据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CT造影剂后外渗的特点及药物特性,探讨按摩法在外渗患者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CT室行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79例患者,给予正确按摩,抬高患肢,配合地塞米松稀释液调制如意金黄散外敷。
目的 探索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值对乳腺微浸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2012年~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病患者MRI资料,其中乳腺微浸润癌(DCIS-MI)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44例及良性病变16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50、600、1000s/mm2),以DCIS-MI为研究主题,对比分析了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了三类病变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蔓状血管瘤成像效果心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验证为蔓状血管瘤的患者的CTA后处理的显影效果。结果对18例患者不同发生部位的血管瘤,CTA能够清晰显示其供血动脉走行、静脉石及邻近静脉回流情况。结论MSCT在诊断蔓状血管瘤方面尤其优势。
目的 探讨肾脏替代疗法患者行增强CT检查的最佳护理配合。方法本文对45例肾脏替代疗法的住院患者,在留置套管针、控制摄水量、对比剂的使用、预防交叉感染以及尿毒症急症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文中详细介绍东芝Aquilion/CX64排螺旋CT机架旋转故障的错误信息、错误代码,通过对仪器旋转原理的分析,判断出故障的可能因素并逐一进行排除,分析与解读错误代码,确定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过程。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探讨其与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15名T2DM伴MCI患者(D-MCI组)及1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HC组),采集2组受试者人口学数据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数据,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受试者的总体认知水
目的 当今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临床应用新技术。本文通过本人对影像设备的发展现状的资料学习及浮浅认识与同道交流(因水平有限仅供参考):方法CT第一次革命是1998年的扫描速度的演变,第二次革命是2005年的增加扫描层数,第三次革命是2008年的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扫描速度。
目的 探索能谱CT血管成像技术对四肢烧伤后受损肢体截肢保肢及皮瓣修复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烧伤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特别是四肢主要动脉的损伤,仅仅依靠临床观察难以确定肢体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术前准确判断血管损伤程度及损伤平面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是否截肢,确定截肢平面,血管的吻合,复合组织的移植都具有重要意义。
1.检查前护理1.1选择合适的扫描对象,对高危人群如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心脏和循环功能不全,或体质状况极差的患都应慎用对比剂,并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1.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此外应对做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检查的患者进行呼气训练,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1.3做好高压注射器的规范使用高压注射器开始运作前,应检查针管是否正常,静脉穿刺处是否肿胀,1.4对造影剂进行加温这样既减轻了造
目的 通过分析一例脊柱单发淋巴瘤,结合文献分析,提高对脊柱单发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手术确诊的1例脊柱单发淋巴瘤,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完整。结果 L5椎体及附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脊柱单发淋巴瘤少见,CT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和虫蚀状的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可呈“ 筛孔状” 或“鼠咬”状,MRI呈稍长T1、T2信号,信号较均匀,周围均伴软组织病灶且范围多大于骨内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