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球函数累加辐射传输理论研究及其参数化应用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是大气的重要物理过程,通过辐射参数化可考虑在大气环流模式、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传输过程通常由辐射传输方程来描述.由于精确求解包含散射和吸收过程的辐射传输方程非常困难,人们逐渐转向发展有效的近似参数化方案:如二流近似和四流近似.二流近似算法计算速度快,且能得到辐射传输方程的解析解(GRAPES 模式也采用这种算法).常用的二流近似算法有两种:二流离散纵标近似和爱丁顿近似.实际上,这两种二流近似算法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在不同的光学厚度、太阳天顶角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的情况下,二流近似计算得到大气的透射率和反射率的相对误差高达15~20%.Lu et al.(2009)对有云条件下二流近似的精度进行比较发现:在有云情况下,二流近似方案对辐射通量和加热率的计算有较大误差,尤其是云加热率的误差高达12%,这不仅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对温度场的模拟,而且云的加热率影响云的发展.因此错误的云吸收会通过云辐射相互作用影响GCMs 对天气系统的正确模拟.台风有非常深厚的对流云系统,二流近似方案引起的误差会更大.随着近几年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对辐射计算精度的更高要求,四流近似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GCMs 中也逐渐开始引入四流近似方法.但是基于矩阵求逆法发展的四流近似方法,不能处理云的重叠假定所引起的次网格辐射效应.因此,已有许多研究,试图将累加法和四流近似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到垂直分层的实际大气中.但是以上研究仅仅只是利用单层四流近似解代替原有的二流近似解来计算均匀的单层介质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其采用的累加过程还是原有的二流累加法.这种单层四流近似解和二流近似累加法结合的方法我们称它为二流—四流累加法.二流—四流累加法有两种:二流—四流离散纵标累加法(2/4DDA)和二流—四流球函数展开累加法(2/4SDA).
其他文献
会议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MM5/CMAQ 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针对有代表性的重污染时段(1月11~20日),设置了5种不同时刻的减排方案(在1月16日重污染峰值的提前4天、提前3天、提前2天、提前1天及当天减排),对比在同样的减排比例下,不同时刻开始减排的效果差异.对比发现,在峰值时段提前削减比峰值当天削减PM2.5浓度下降更为明显,而且提前削减的越早,PM2.5浓度下降就越明显.但是随着提前
会议
本文利用Maxwell Garnett 混合法则和Mie 理论计算了云滴内部包含黑碳后云滴的光学性质,并将其应用于一个气溶胶?气候在线耦合模式中,研究了黑碳存在于云滴内部造成的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碳存在于云滴内部在大气顶产生的辐射强迫的全球年平均值为0.086W m-2,其中在非洲、南美、东亚、南亚和西欧等区域正辐射强迫非常明显,最大值达到1.5W m-2.增强的云吸收造成大气短
The radiative forcing and climate response due to black carbon (BC) in snow/ice are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observed effects of BC on snow/ice albedo into an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会议
气溶胶液态含水量指气溶胶中液态水所占的质量.在高相对湿度下,它对于气溶胶的质量和粒径均有重要贡献,进而影响着气溶胶的光学性质.与此同时,它还为气溶胶表面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液相的介质.对于气溶胶液态含水量的计算,主要有基于吸湿性观测估算和基于热力学模式模拟两种方法.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数浓度谱分布以及相对湿度观测的方法来估算高相对湿度下的气溶胶液态含水量.我们对通过此方法估算
为了理解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并在模式中描述这些物理过程,需要准确的参数化云凝结核(CloudCondensation Nuclei,CCN)数浓度。基于HaChi (Haze in China)项目中观测得到的气溶胶活化特性,利用闭合实验,本文对比评估了若干种参数化CCN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CCN谱参数化、整体活化率(CCN数浓度与气溶胶数浓度的比值)、截断粒径、分档活化率等。结果表明:(1) 用固定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ozone (O3),carbon monoxide (CO)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ade at the Shangri-La regional atmosphere background station (28.006°N,99.726°E,3580 m a.s.l.) in southwest
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07年7月——2007年8月的观测数据资料,同时借助于WRF 模式模拟了该地区的地表通量,即通过设置4组敏感性试验(改变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来替代模式的初始场,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藏北地区辐射收支和热量交换特征.WRF 模式成功的模拟了高原复杂下垫面的地表热通量日变化特征.当模式初始场的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增大到与观测事实一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臭氧前体物排放都大量增加,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华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应对这些地区高度非线性的臭氧问题,并为有效的臭氧控制策略提供坚固的科学基础,增进臭氧光化学过程方面的认识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在位于华北地区的超大型城市天津和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超大型城市上海开展了夏季臭氧光化学过程的对比观测研究。地面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和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观测资料,
利用NASA 的2000-2006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反演的月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及长江流域典型城市的降水量资料。通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时空分析,进一步研究它的主要模型与城市的月降水量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主分量与长江流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并且长江中上游的重庆的降水与其相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