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技术辅助实现从纳秒到飞秒脉冲激光

来源 :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半导体技术在脉冲激光器的研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利用离子注入GaAs 实现闪光灯泵浦Nd: YAG 激光器被动调Q, 脉冲宽度为62 ns。利用1 微米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实现固体激光器被动锁模,最短脉冲宽度为4.35 ps,利用800 nm 布拉格型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实现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自启动被动锁模,脉冲宽度为37 fs。
其他文献
基于矩形函数的复高斯函数的近似展开方法和M2 因子的广义公式,提出了计算截断光束的广义M2 因子的近似计算方法。以截断平顶高斯光束为例,推导出相应的广义M2 因子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对本文提出的近似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文的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广义M2 因子的计算误差为1%左右,利用该方法可直接得到相应的近似解析计算公式,从而使计算得以简化,并大为降低了计算难度和有效地
测量了50 余只980nm InGaAsP/InGaAs/GaAlAs 双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的低频噪声。结果发现,在小注入条件下,有的器件表现出很明显的g-r 噪声,但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大,g-r 噪声又消失。本文根据耗尽区内g-r 噪声的形成机理,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新的物理现象。
本文运用稳态粒子数速率方程和传播方程的理论模型,研究Pr3+:ZBLAN 光纤中上转换可调谐紫外激光器的激光动力学过程。给出了泵浦阈值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关系,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和光纤长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最佳光纤长度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激光基本特征参数给定时,泵浦阈值存在一个最小值;光纤长度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输出功率最大。
进行大功率激光器腔型设计时,考虑到激光棒的热透镜效应以及热焦距随抽运功率的不断变化,一般要使激光器工作于热稳区的中间,这样可以使基模体积对热扰变化不敏感。但这种做法难以实现大基模体积的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通过选模腔使激光器工作于热稳定区边缘,由此可以在激光棒中获得更大的基模体积,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利用激光棒的自孔径选模效应可以实现大基模体积高光束质量的激光振荡,采用声光调Q,LBO 晶体腔外倍频
实验中被动调Q激光器选用激光加热基座法(LHPG)生长的Cr4+:YAG-Nd3+:YAG 一体化复合型单晶光纤。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单晶光纤完全满足全固化被动调Q激光器的要求。对配置两种不同结构输出镜时分别对应的输出光束的特性进行了观测。已实现了脉宽9ns、最大平均输出功率达19mW、频率为10kHz 的调Q激光。对Cr4+:YAG-Yb3+:YAG 一体化单晶光纤的被动调Q激光器的研究正在进行,
本文分析了Z 切LiNbO3 材料数字光开关的电极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光开关电极结构。用两组不对称的电极作用于Z 切LiNbO3 Y 分叉波导上,其中一组电极从波导的Y 分叉处就开始对波导进行作用,由于开关电极加强了对Y 分叉强耦合区的作用,因此开关的开关电压和串扰有了很大的减低。用BPM 软件模拟得到,与对称电极结构相比,开关电压在6V 左右时串扰降低了约6dB。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柱透镜的大型桥梁连通管式挠度自动检测的新型液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对设计的传感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传感器结构简单、测量误差在0.5mm内。
本文介绍了高速转镜式干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轴上和轴外光线的光程差公式。光程差的非线性与转镜的折射率和工作角有关,而且会影响干涉图和复原光谱。通过定义非线性系数,发现折射率在n=2.9 附近时,非线性较小,而且较大折射率的非线性要小于较小折射率的。另外工作角越小,非线性越小。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这些结论。
本文基于迭代自组织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模糊K-均值算法提出了一种图像分割的方法。先根据图像的灰度信息用迭代自组织的数据分析算法将原始图像分割成许多临近的小区域,然后从其中选出几个灰度特征较明显的区域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其区域内像素的平均灰度信息作为特征矢量进行模糊K-均值聚类。应用此方法能大大减小样本数量,从而降低了计算量,并且能方便的对分割进行控制,得到良好的图像分割结果。
由数个小孔径成像系统按某一特定规则组成的光学稀疏孔径系统的尺寸和重量要远远比在空间分辨率上与其等效的单个大孔径系统小的多。但光学稀疏孔径系统对高分辨率天文目标直接观测得到的像是低对比度的模糊图像,必须对该模糊图像采用图像重构技术才能恢复出与单个等效大孔径成像系统所成像相当的图像。本文探讨了光学稀疏孔径系统成像的理论模型,并给出了此系统在均方误差意义上最优的重构算法。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在计算机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