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于ArcIMS平台的系统集成实践

来源 :第七届ArcGIS暨ERDAS中国用户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多学科研究成果开发建设的大型专用信息化应用系统,系统的规模大、功能结构复杂、性能要求严格,对系统集成提出了很高的全面的技术要求。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于WebGIS技术设计研发,采用U字模型,基于ArcIMS平台实施系统集成。在功能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和平台集成等方面都采用先进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文对ArcIMS平台和系统集成模型进行介绍,并着重对系统集成实践情况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2.1系统对发生在2006年1月14日的北京地区平流雾进行数值研究,分析平流雾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偏东南风将东、东南、南部的暖湿空气向西北推进,遇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饱和凝结形成了此次平流雾。持续且不强的偏南风是雾维持的原因之一。由于地面升温,逆温层从地面抬升至低空并稳定维持,是平流雾形成后能维持较久的又一重要原因。冷空气的
雷达回波能有效地反映雷暴云内水粒子的数量、相态、运动状态。这决定了雷达产品与雷暴云内闪电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探寻闪电活动特征量与雷达产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利用多普勒雷达进行雷电甚短期临近预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探测手段和探测精度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对雷暴云的闪电活动特征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对闪电特征量与雷达产品的关系上的研究多是通过两种资料的位置做叠加而定性地粗略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
利用天津塘沽的CINRAD-SA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体扫描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Integrated Liquid Water,简称VIL)产品资料,结合地面大风灾情报告和实况资料,对地面灾害性大风出现前VIL值的演变、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VIL值达到30 kg/m2是地面灾害大风出现的阈值,而VIL值达到或超过40 kg/m2可以作为地面灾害大风的一个预报指标。V
台风登陆时,台风的中尺度结构变化对其强度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GBVTD(Ground-base Velocity Track Displaymethod,下同)方法对台风中尺度结构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GBVTD方法是利用台风风场近似轴对称的结构特性,视其风场是由旋转环流的切向风(气旋式)、径向风和环境平均气流组合而成。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结合台风实时动态降水强度估
整理2001-2006年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降雪回波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哈尔滨冬季降雪的一般回波特征,着重提出了“牛眼”的意义及在降雪量分析中的特征和风廓线产品对预报的指示作用,并对多普勒雷达在降雪监测、降雪预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讨论。
2006年盛夏重庆市降水异常偏少,高温突出,酷热天气频频出现,打破了多项气象记录,酿成百年一遇的特大高温伏旱。本文分析了高温伏旱特点、历史定位、发生背景和天气气候成因,对今后预测预报高温伏旱提供了参考。
2006年7月14日河北省中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这是河北省2006年最强的一次暴雨。其中石家庄市区6 h降雨量80 mm,是该市“96.8”暴雨以来雨量最大、强度最强的降雨。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等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受“碧利斯”台风间接影响所致。具备暴雨产生的基本物理条件,触发机制很特别,是近地层的东北风。降水同东风波动一致呈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四川盆地历史罕见伏旱高温气象灾害及解除灾害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四川盆地历史罕见伏旱高温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是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解除灾害的“8.21”和“9.4”两次暴雨天气过程都是在青藏高压控制下的异常环流形势下产生的;冷暖空气交绥触发锋生、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充沛的低层水汽输送、促进对流的动力场结构
利用宁夏本地化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输出产品,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006年7月14日宁夏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与MM5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出现在高低层四股气流相汇聚、β中尺度低值系统右前侧、湿焓平流最强的区域。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导致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空间分布及大降水的可能落区预报较为成功;而降水开始时间较实况偏早,结束时间偏早或相近;流场演变与降水开始、持续、减弱时间基
防治洪水,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建设和利用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进行保护和调蓄的同时,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运用,是现代防汛指挥管理的重要特征。大庆市防汛指挥系统从大庆市防汛工作实际出发,针对该市防汛指挥特点,采用ESRI的ArcGIS产品,基于WebGIS技术进行平台构建和应用研发。对于提高大庆市防汛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