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项)分项因素与卒中结局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目的是探索HDRS-17总分及分项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53例.在卒中后两周评估HDRS-17.,不良结局定义为mRS评分3-6分,良好结局定义为mRS评分0-2分.结果 1753例(89.9%)患者有卒中1年后mRS评分数据.在校正了混杂因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天坛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项)分项因素与卒中结局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目的是探索HDRS-17总分及分项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53例.在卒中后两周评估HDRS-17.,不良结局定义为mRS评分3-6分,良好结局定义为mRS评分0-2分.结果 1753例(89.9%)患者有卒中1年后mRS评分数据.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HDRS-17总分≧8分的患者1年后不良结局风险明显增高(OR=1.62,95%CI=1.18-2.23).其中伴有自杀(OR=1.89,95%CI=1.27-2.83),工作兴趣减退或消失(OR=1.89,95%CI=1.38-2.58),迟缓(OR=1.74,95%CI=1.27-2.38),精神性焦虑(OR=1.72,95%CI=1.26-2.34),激越(OR=1.61,95%CI=1.08-2.40)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均增加60%以上,伴有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早醒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均增加50%以上.结论 缺血性卒中2周后HDRS-17总分≧8分,以及自杀、工作兴趣减退或消失、焦虑、激越、迟缓、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早醒这些HDRS-17分项因素增加1年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在既往无2型糖尿病的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否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者空腹血糖(FPG),或者联合上述两者,来筛查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结论并不清楚.方法 选自ACROSS-CHINA研究中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16人.运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A1c或者FPG以及HbA1c联合FPG作为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手段来区分不同的糖代谢状态.用韦恩图描述这3种筛查方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小时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目的 进展性脑梗死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通常认为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48h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的脑梗死,发病后虽经积极治疗,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仍加重、恶化的一类脑梗死,此类患者占卒中的发病率为20%~40%,致残率、致死率较一般卒中为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及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经常遇到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恶化,在发病的
目的 脑白质疏松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其与认知的损害、抑郁障碍、卒中、步态异常的发生都相关.脑白质疏松会增加卒中,痴呆甚至死亡的风险,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是脑血管病防治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脑白质疏松作为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在脑梗塞死者中非常常见.我们的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栓性脑梗伴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8例.两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他汀以及常规脑细胞保护,神经营养等治疗,血压高者加服降压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作为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经循证医学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时间窗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应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有明确的时间依赖性,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因此,建立规范化的溶栓治疗路径,减少院内延误时间,对rt
目的 有证据表明微出血会增加卒中病人(无论是否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但微出血是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已有一些研究对此进行了报道,但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即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溶栓前微出血与溶栓后出血及其他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
目的 通过采用阻塞不同的动脉和不同阻塞时限来建立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脑缺血模型(dMCAO),比较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评分的差异,并确定最佳的阻塞动脉方式和阻塞时限.方法 在相同阻塞时限(90min)下,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1\*GB3①电凝一侧大脑中动脉远端(MCA) (MCAo组,n=10);=2\*GB3②电凝MCA合并同侧颈总动脉(CCA)阻塞90min(MCAo+1 CCAo*
Background Microglia/macrophages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itiating brain inflamm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LAP3, leucine aminopeptidase 3, has been proven to be expressed
Aims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n fMRI signal change in certain brain areas during the resting state is a significant functional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How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