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近二十余年,被指出现了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倘若不狭隘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有存在合法性的.它是文学理论自觉的表现,是现代社会知识分化及理论自反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现实文学/文化变化的积极回应."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对于具体的文学研究也不无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工具理性占支配地位的今天,有必要继续探讨"什么是好的文学理论"问题,虽然这也是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
【出 处】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近二十余年,被指出现了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倘若不狭隘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有存在合法性的.它是文学理论自觉的表现,是现代社会知识分化及理论自反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现实文学/文化变化的积极回应."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对于具体的文学研究也不无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工具理性占支配地位的今天,有必要继续探讨"什么是好的文学理论"问题,虽然这也是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但它能对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在好文学理论的探讨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可否认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方面的专业性,但也不可小觑与文学文本解读其实有着积极关联的文学理论的公共性与学术性.凡此种种,都标明了那种看似"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会继续发展下去的.
其他文献
布尔迪厄文化场理论认为,文化生产是资本、习性和场域的交互作用.作为区隔、关系和竞争的社会空间,场域具有能动性、再生产性与动态变迁性.任何特定文化场的生产和再生产,都遵循自主性优先的原则,但这种自主性并非内在本质的,而是历史建构的.特定文化场内的文化实践除了遵循场域自主性之外,又受到更大的权力场域的深刻影响,因而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在场域活动中,符号表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符号表征使得其他各种资本
晚清时期,居于大类的写实小说在笔调与主观意图上仍基本立足于暴露,其所描绘的画卷也形象地再现出晚清社会诸多破裂镜像,体现出有晚清之小说特有的文学生态语境和话语维度.晚清写实小说在延续传统小说的某种批判立场之下,似又传达出某种特质——狂欢.晚清写实小说的叙事逻辑首先体现为对狂欢化的描写,即对晚清现实社会景观的彻底暴露;其次是这种暴露背后的文化狂欢,即个体的宣泄与价值虚无;最后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狂欢.晚
题画诗从汉代开始经历了画外题诗向画内题诗逐渐变化的过程,遵循的是诗画一律观念,或强调社会功能,或突出文人情趣审美.西方绘画诗秉承荷马史诗描写雕塑等现实物体的传统,形成了一种诗歌题材.作为题材,绘画诗经历了古典时期、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期.中西绘画诗的差异表现为诗画一律与诗画相分、外在功能与内在呈现上:诗画一律强调诗画共同服务的社会职能和审美功能,而诗画相分则突出诗画在呈现现实事物的生动
审美经验是一个颇有历史和讨论深度的话题,审美之美如何审出来,审美是一种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还是一种先验结构,这都是迷人的话题.这里将从审美之历史视野的观照,通过先验结构的分析和意识现象的不断复显,逐渐迈向语言现象学的语法分析,并将语言现象学方法结合进历史视野,用语言与事实的分立与转合来展现一种语言现象学的谱系分析.
在利奥塔的崇高理论中,艺术是一种对于"现在"的见证,这个"现在"本身充满了一种自我回归式的异质性,因此艺术对于"现在"的追寻,也就激活了差异.与利奥塔将"现在"当作一种将主体性打散的异质性不同,列维纳斯将"现在"正好视为树立主体性的位置,而这种树立又是通过主体承担自身存在之重而实现的.不过,这一"现在"或主体性要脱离自身,获得希望和未来,还需要他者的牵引,是以他强调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作为一种时间之
一般而言,比较文学是一门从不同国家的角度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和诗学美学之间关系的文学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大致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J.F.M.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189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先成立了比较文学系.1903年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洛里哀在他的《比较文学史》一书中收集和总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东方的中国、
在西方美学前沿研究领域,很多美学家擅长用分析美学的方法研究具体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文学等),他们的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这种在分析美学语境下深入具体艺术门类(尤其是音乐)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却不多见.比较之下,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 Kivy)在相关领域的实践尤为突出,其成果又涉及多个前沿议题,因此基维的研究在当代西方美学领域中有重要价值.
关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话题,争论已久,至今仍是个不断得到讨论的问题.本文以讨论的问题为中心,辅以史的线索,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陈述和评论,同时在叙述和评论中也逐渐勾勒出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主旨、方法和基本构架,并最终规范出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构成和内在的主题和结构.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大体分两个步骤,一是历史还原,二是现代阐释.古代文论的体系建构,大体以儒、释、道三家思想构成了三种
随着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潮流,出现了如下几种戏曲美育观:以开启民智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以政治宣教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以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戏曲美育观.这些戏曲美育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当代美育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建疆兄的"主义"和中义兄的"学案"之争,多少停留在捍卫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之层次,不同程度忽略了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代发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追问.只有独特的问题理解,才会产生独特的思想、理论和主义,学术的甄别也才能有自己的价值坐标.王国维和李泽厚正是在这样的问题的理解上,过于依赖中西方现有的思想文化,而看不到他们对自己认同的思想理论的批判和改造,从而产生问题模糊和理论矛盾之现象.在此意义上,直面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