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长岩心N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系统分析低渗透油藏N驱的机理;以胜利油田牛20断块低渗透油藏参数为基础,采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进行N驱注采参数敏感性研究,主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开发阶段、注入N段塞尺寸、注入流体配比共4个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或敏感程度可以看出,选择注入气体的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注入气体的配比,储层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影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长岩心N<,2>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系统分析低渗透油藏N<,2>驱的机理;以胜利油田牛20断块低渗透油藏参数为基础,采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进行N<,2>驱注采参数敏感性研究,主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开发阶段、注入N<,2>段塞尺寸、注入流体配比共4个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或敏感程度可以看出,选择注入气体的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注入气体的配比,储层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影响最小。
其他文献
FMI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是由斯伦贝谢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新一代电成像测井仪器,它具有井眼覆盖率高(80%,8in井眼)、分辨率高(周向、垂向分辨率均为0.2in)等特点,经过对测量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图像增强后得到的结果可以反映井周大量的地质特征,如微电阻率图像可以反映沿井壁地层的电阻率非均质变化,而电阻率的变化又反映了岩性、孔隙结构和泥质含量的变化、冲洗带流体性质及井眼规则情况等
辽河盆地兴隆台、黄金带等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天然气资源,利用时间推移放射性测井技术可以在老油田发现老井遗漏的未解释气层、判断已解释气层的泄压、水淹状况,以及发现因钻井污染而遗漏的气层。通过中子伽马、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应用在兴隆台油田、红星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浅层气,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指导了老油田的天然气挖潜方向。
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沉淀法和苛化法再生乙烯装置裂解气碱洗过程中排出的废碱液,并考察了再生碱液的腐蚀、结垢、发泡和吸收速率等性能,确定了再生碱液回用于裂解气碱洗系统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产出原油的变重、变劣,渣油产出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同时工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对清洁燃料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渣油的充分利用及清洁燃料的生产成为石油加工行业的主要课题。渣油加氢与RFCC的组合工艺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高苛刻度渣油加氢工艺以及该工艺在海南炼化310×10t/a RFCC原料预处理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概况,并通过对工业装置的初期标定和工业装置生成油的RFCC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了山西金洋土合成出的复合新型催化剂材料,并将其改性制备成催化剂。结果表明:山西金洋土在原位晶化体系中具有适度活性硅和较快活性铝的碱溶速度,有良好的晶化性能和裂化性能。经过热和化学改性,形成了一定活性的中孔结构,所设计的新型重油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质油转化能力和良好的裂化产物选择性。
研究了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制作方法及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并且探讨了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认为沸石的孔道孔径大小及外表面酸性中心的数量和强度是影响反应活性和对位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接枝助剂J-1,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当接枝助剂加入量为3%时,改性聚丙烯熔体强度为19cN;在发泡剂加入量2%情况下,HMSPP发泡效果良好,气泡呈现封闭状且孔壁上没有小孔洞。
介绍了一种效果较好的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合成了丙烯酸酯(AE)、马来酸酐(MA)二元共聚物AM,系统地考察了影响共聚反应和共聚物降凝、助滤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以1%(质量分数,以下同)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以0.5%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酸与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1合成丙烯酸酯(AE);以甲苯为溶剂;1.2%的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酯与马来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3:1,聚合温度为
用XRD, LRS, NH-TPD, CO-TPD和CO-FT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温度焙烧的氧化锆表面性质的差别,特别是表面酸碱性的差异对Cu/ZrO催化剂CO加氢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氧化锆表面酸碱性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450℃焙烧的氧化锆具有较高的表面碱性和最低酸性。这些表面性质的差异对于Cu/ZrO催化剂的CO吸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CO的加氢反应活性。以45
针对超稠原油直接延迟焦化加工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弹丸焦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从超稠原油性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循环比、轻组分等因素着手详细分析了弹丸焦生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工艺指标调整为处理量在118t/h、反应温度498~502℃、反应压力0.17~0.25MPa、循环比0.5~0.6、分馏塔底温度355~365℃情况下可以避免或减少弹丸焦的生成;同时,在设计上对超稠油焦化工艺进行改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