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对植被混凝土主要肥力指标测定和试验,采用标准综合级别法对植被混凝土主要肥力进行评价,探讨了植被混凝土的肥力时变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肥力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够长期稳定地为植被生长提供好的营养环境。
【机 构】
: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4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443002
【出 处】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对植被混凝土主要肥力指标测定和试验,采用标准综合级别法对植被混凝土主要肥力进行评价,探讨了植被混凝土的肥力时变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肥力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够长期稳定地为植被生长提供好的营养环境。
其他文献
通过回访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枢纽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在肯定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率高,控制水土流失能力有效的基础上,指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十大孔兑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暴雨洪水泥沙问题突出;特别是山洪形成的沙坝,淤堵黄河主河道,给黄河防洪带来巨大压力。本文结合我院承担完成的十大孔兑治理项目,阐述了该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及关键措施布局布设。孔兑上游,开展拦沙工程建设、林草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地缓洪拦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孔兑中游,尽量安排引洪滞沙工程,分洪滞沙,加强防风阻沙林带建设;孔兑下游,以堤
为衡量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本文结合华能济宁热电厂的水土保持方案,研究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方法。结论如下:水土保持损益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资源损益、水资源损益、生态损益、水土保持功能损益、周边水土保持损益、周边社会发展损益和水土保持成本损益等,可以采用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关键绩效指标作为代表指标进行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指数是水土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是以合理布设防治措施、便于分区分类进行典型设计、便于与主体工程衔接为目的;划分防治分区遵循原则包括:(1)根据水土流失预测成果,结合原地貌类型、工程总体布置、施工布置划分;(2)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和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相近或相似,区间具有显著差异;(3)点型工程一般按工程总体布置和施工布置划分;(4)线型工程一般按地貌、水土流失类型及工程组成确定分级体系,一级防治分区宜按地
本文在全面总结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对济平干渠工程生态修复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平干渠生态修复可以分为防护林模式、植物护坡模式、管理区及防护林苗木基地模式3种配置模式。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6%,工程拦渣率达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10,林草植被恢复系数为99.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0.9%。
周公宅水库在坝址区、厂区、裸露边坡、石料场、弃渣场等区域水土保持设计中,因地制宜采取了景观绿化、植生金属网箱挡墙、蓄水堰、挡渣栅栏等防护措施,同时遵循植被优先的生态学理念进行植被恢复,取得很好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景观效果。
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分布面广、类型多、强度不一,各地土壤侵蚀强度及危害程度差异极大,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对于实施分区防治、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地划定和管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水土保持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进行探索尝试,分析目前水土
临时占地及其水土保持措施在水电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临时占地用途的确定主管单位和阶段,在可研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临时占地用地的确定和变化,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影响,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林草覆盖率作为强制性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质疑。
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保护水源为中心,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植物、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施污水、厕所、垃圾、河道和环境同步治理”的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本文以位于西北半干旱区德银武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公路弃土场主要土壤侵蚀形式,提出了弃土场生态修复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