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201 o年12月16日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 方法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 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 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 53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 o年12月16日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 方法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 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 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l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 结论 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其他文献
2007年4月中旬到10月,通过对西湖围网内外水体13次采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除围网内有1次、围网外有4次总磷检测结果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之间,其它各项理化指标均处于Ⅲ类水标准范围内,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2、围网内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均低于围网外,这与鱼类的代谢产物、浮游植物总量及其光合作用有关;3、围网内总氮、总磷含量均低于围网外,说明围网内的渔业活动并没有加重水体负担,反而通过草鱼的捕获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生物化学等方法,对30尾湘华鲮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组织学与消化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管和肠三个部分,消化腺为肝胰脏,胰脏弥散性分布在肝脏组织中。口下位,无胃,鳃耙数45±/3/49±4,咽齿式有5种,常见的为5·4·2/2…4·5,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镉、汞联合致毒对鲫(Carassiusaruatus)幼鱼(20.5±0.45g)鳃、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6种处理,2个重复,另有1个对照,分别于试验的第6d、12d和18d取样测定其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Cd2+/Hg2+浓度比的增大,各组织GOT、GPT和AKP活性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草鱼组织结构损伤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h.LC50和96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μ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化,上皮组织变厚;肝细胞肥
设计两组不同动植物蛋白含量的基础饲料(I:鱼粉52%、发酵豆粕26%,Ⅱ:鱼粉42%、发酵豆粕36%),向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0、500U、1000U、1500U),饲养体重为23g左右的大12黑鲈56天,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12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肝体指数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500U植酸酶组
为考察摄食后肉食性鱼类胃内容物重量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佳数学模型,本研究以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c条件下以6%鱼体重的新鲜泥鳅肉块为饵料,分别在摄食后0、2、4、8、16、24、36、48 h测定南方鲇幼鱼(58.45士1.66 g,n=48)胃内容物的湿重和干重,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及残差的标准差(SDR)为评选标椎,比较3种数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以确定最佳胃排空数学模型
一种疑似IMNV对虾病毒感染新病害,已严重影响南方地区高密度对虾精养殖(高位池)生产。2005年,汕头市晚造南美白对虾生产首先发现不明新病症,主要病征为“肌肉白浊”及“沉底偷死”,20lO年,更严重影响了粤东地区晚造虾生产,造成大面积“排池”(放弃生产或重新放苗)。该病与之前养殖虾感染虾 WSSV、TSV病毒出现的外观症状与表现有明显不同,而且与之前养殖后期大规格虾常出现的一般-‘.死底”明显不同
以2004年繁殖的成熟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家系选育法成功建立了24个池蝶蚌F1代家系。并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离差分析对所建立的各家系初期生长情况进行了家系内和家系问的比较。结果表明:15月龄前Fam57(表示第57号家系,下同)的壳长、壳高和体重的累积增长量都是最大的,且其在5-15月龄间的绝对增长率也是最大的,Far031的壳宽在15月龄前的累积增长量和5.15月龄间的绝对增长率都是最大的。Fa
涪陵区位于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地,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以低山浅丘为主。鱼池因地形而建,形状不规则、池底凹凸不平,给吃食性鱼类的捕捞带来一定困难,难以做到适时捕捞。为探索这种养殖鱼类的捕捞方法,解决捕鱼难问题,涪陵区养殖大户从2000年起就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山区鱼池抬网捕鱼技术,取得较好效果。
主要根据2008~2009年在东海海域(26°00′~35°00′N,121°00′~126°3′E)开展的各季度月枪乌贼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火枪乌贼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组成特点,结果表明:火枪乌贼周年渔获重量占双拖作业总渔获重量的0.7%,占枪乌贼类的50%~60%,总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为358.9g/h;火枪乌贼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秋季为最高,为1114.9g/h,冬季次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