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29航次为依托,对其所获得的钻井岩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南太平洋白垩纪以来洋中脊岩浆作用及地幔柱作用。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 National Ocea
【出 处】
:
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29航次为依托,对其所获得的钻井岩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南太平洋白垩纪以来洋中脊岩浆作用及地幔柱作用。
其他文献
胶东地区的金成矿作用是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后,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快速俯冲,引起郯庐断裂大规模走形走滑,进而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大规模拆沉而减薄。胶东金矿床就是在这种大地构造背景中形成的。通过对胶东西部大泽山花岗岩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到120Ma的成岩年龄,与胶东地区120Ma左右大规模金矿床事件的年龄很好的吻合。因此,通过该岩体的地球化学成分判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可以较好的反
野外地质考察在柴北缘胜利口地区发现基性麻粒岩中发育浅色脉体,为了更好的解释流体在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的活动性,本文重点对该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及其浅色脉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以及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等进行分析,探讨白干湖钨锡矿床的岩浆-流体活动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的钨锡找矿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 C-O-H-bearing fluid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racing the growth and evolution, the elements diffusion and enrichment, and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nerals in the subduction zones. During the
为了探索金红石地球化学在源区研究中的意义,调查和直接比较沉积物和它们的源区在微量元素上的特征,我们对采自大别山超高压岩地区不同水系沉积物中的175颗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激光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并与来自同一地区超高压岩石中的金红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金红石地球化学是一个强有力的研究源区微量元素特征的工具。结合金红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统计意义上,我们可以计算出源区不同岩性的岩
华北克拉通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走滑活动和大量的岩浆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的三大地质事件。为了调查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沿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的中生代岩浆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氧同位素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沿郯庐断裂走向分布的高镁埃达克岩的侵入年龄都集中在在130~134Ma之间,这种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特征表明这些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形成和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大规模走滑活动具有明显
通过对大别山东部桐城挂镇盆地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了解了其形成原因,并进行了区域地质研究,研究表明,挂镇盆地中分布有多个铜矿点,为其具备Cu矿成矿专属性提供重要依据。
借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它们的岩石成因及演化特征等信息,笔者现对前人未工作过的江山—绍兴拼合带南西段江山四都闪长岩体及其围岩上墅组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对江山—绍兴拼合带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的认识。
在延边-东宁成矿带的南缘零星出露一些二叠纪花岗岩,为兴蒙造山运动末阶段的产物,其它大部分地区为晚三叠-中侏罗纪花岗岩,其形成主要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延边-东宁地区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兴蒙造山作用及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的强烈叠加与改造作用,致使该区褶皱及断裂等类构造发育,中酸性火山-岩浆侵入作用频繁而广泛,为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质背景。延边-东宁成矿带内己陆续发
古生代花岗岩集中出露于北秦岭构造带,并在东秦岭的豫陕交界地区最具代表性,成为揭示秦岭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理想地质体。对该区主要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揭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早泥盆世之前的500Ma-410Ma期间,进一步可分为500Ma(中寒武世)、450Ma(晚奥陶世)以及410Ma(早泥盆世)三个岩浆活动期,其中尤以450Ma左右的花岗岩浆作用最为强烈。通过对不同时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