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文人传统之一即是"文以载道"以及"经世致用",文人通过科举"入世"被视为正道。然而中国同时又有"束之高阁"的"象牙之塔"亦为传统文人所重,不得已或不得意之时的"出世"亦是可循之道。中国文化其实即是"经世致用"和"象牙之塔"这两论或两轮传承而来。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身为传统史学之附庸的舆地之学。有趣的是舆地之学本身也是从来就有"专注九经"以及"问世求解"的两面,乾嘉朴学的辉煌和《天下郡国利病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人传统之一即是"文以载道"以及"经世致用",文人通过科举"入世"被视为正道。然而中国同时又有"束之高阁"的"象牙之塔"亦为传统文人所重,不得已或不得意之时的"出世"亦是可循之道。中国文化其实即是"经世致用"和"象牙之塔"这两论或两轮传承而来。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身为传统史学之附庸的舆地之学。有趣的是舆地之学本身也是从来就有"专注九经"以及"问世求解"的两面,乾嘉朴学的辉煌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苦诣可谓此两者的代表。《禹贡》学派成立当初很大原因是迫于边疆之紧,但即便当时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和谭其骧也有只因"知出乎争"而绝无眼下功利的深究两汉州制的象牙塔美谈。回到今天,探索"历史地理学如何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疑极具实用价值,同时笔者也想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殷实",解决了两千年来学术悬案的两汉州制之类的探讨即象牙之塔的雕琢,在荒芜长久之后应该在"学术"中引起越来越多的瞩目。试想一个民族有一部分人可以"不事生产"而专注于琢磨象牙之塔,难道不是该民族的骄傲?难道不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甚至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沿河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现仍是山西人口、城镇、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轴线,本文从山西区域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指出汾河生态经济带是山西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对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实现山西省资源性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汾河经济带现实基础、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汾河生态带、制造业产业集聚带、城镇集聚带、休闲旅游带和农产品生产带,
中国的乡村聚落发展历史悠久,分布广阔。传统乡村聚落选址主要受地形、水源,光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同时,在社会分工中形成的血缘宗亲关系让传统聚落带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传统聚落具有明显的自然依托性和乡土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区域政策制度的推动,传统聚落布局调整,重新选址规划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不二选择。为了适应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的双重要求,当
沁河是黄河中下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是山西的第二大河流。沁河流域以其独特的环境孕育了一大批古堡群,在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沁河流域古堡群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群落。沁河周围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秦时期便屡有战事,建城筑堡由来已久,但能够保存下来的却很少。沁河流域保存较完整的古堡大多建于明代中后期,明朝发展到中后期,政治黑暗,天灾人祸不断,农民不堪重负揭竿而起,而位于
在检阅前贤历史流域学研究中所运用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从"流域"基本概念入手,指出前贤在流域边界、资料获取、研究范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呼吁今后应加强历史流域学操作层面的"范式"研究,以推进这一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有关河西史地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很多都涉及到了石羊河流域,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沙漠化、水系变迁、气候变化、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人口与民族地理等几个方面对石羊河流域的历史地理研究概况进行简要梳理和回顾。
归绥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经济开发活动与大青山的植被覆盖变化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经济活动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植被覆盖大为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使归绥城市发生水患的机率相对增大。水患与环境相互反馈,频发的水患加剧了大青山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植被再生的基础。
新田是晋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对于晋国迁都新田的历史背景,学界多有阐述。但对于其地理背景,虽然有学者或多或少的有所涉及,但却没有人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文依旧相关史籍以及新田考古发现的诸多成果,并结合学界现有研究,对晋迁都新田的历史地理背景进行综合考察,认为晋迁都之前的新田并非不宜耕作的隰地,而晋迁都的历史背景则很大程度上与削弱卿族势力,加强与曲沃之间的联系这一政治力量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头依然不减,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与社会消费能力迅猛增长的矛盾性越来越突出。这些进一步加重了我国资源环境的保护、开发及有效承载的严峻态势,尤其是我国流域性资源环境问题的一系列新的重要变化令人关注。当前,我国流域性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从以往的具有地方性、局部性和单一性的孤立化问题,转变为越来越具有突出的跨界性、全域性和辐射性的综合化问题。这其中,流域性水资源的污染状况积重难
In IPCC AR5,Coastal changes and adaptation gained more attention,and researches about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features of Jiangsu co
施坚雅关于中华帝国晚期城市的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对中国史研究的突破与成就具有重大学术启示意义。他对中国内地大区城市的分析非常精当,但对云贵地区城市体系的研究却存在一些明显的舛误。其问题主要缘于对云贵地区城市的统计存在误差,以及对云贵地区地理环境的特质性认识分析不足,在中华帝国晚期云贵地区城市的相关研究结论出现一定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