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高压下运动员的发挥失常(即Choking)既是媒体、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竞技心理探索的重要方向(参见王进,2008)。这一现象与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密切相关。在竞技运动领域,注意控制是自我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注意为核心解释Choking的早期理论主要有四个。线索利用假设(Cue Utilization Hypothesis.Easterbrook,1959)认为,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注意范围会逐渐缩窄,导致遗漏任务相关的重要线索,最终导致操作成绩下降。注意方式理论(Attentional Style Theory.Nideffer,1976a,1976b)将注意分为两个维度:注意的范围(宽窄)和注意的方向(内外)。该理论认为(Nideffer,1992),Choking是由于注意过分地朝向内省(与运动任务无关的信息),使注意的灵活性受到破坏。注意干扰理论(Daniel,1981)提出,注意受两类干扰导致发挥失常:一是注意被分散到任务无关信息,产生信息过载;二是运动员虽然能够处理信息,但不能捕捉到任务相关信息。自动执行假说(Choking under Pressure Model.Baumeister,1984)认为,意识控制会破坏成熟技术的自动化执行过程。高水平运动员大赛中的过度意识控制,会引起关注过度和努力过度,进而使自动化动作执行过程受阻,最终导致发挥失常。最近,自我控制研究领域出现的两种理论似乎为解释Choking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认为,个体要控制自己的注意、思维、情绪、行为就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来遏制自己固有的冲动、习惯及定势,而自我控制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被损耗,人们控制自己后续行为的能力就会下降,此一效应即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Baumeister,Bratslavsky,Muraven,&Tice,1998;Baumeister,Muraven,&Tice,2000;Baumeister,Vohs,&Tice,2007;Muraven,Tice,&Baumeister,1998)。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认为,焦虑会加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注意系统,削弱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注意系统,进而对操作成绩产生不利影响(Eysenck,Derakshan,Santos,&Calvo,2007)。将上述两种理论相结合,可以做出自我损耗、注意控制与发挥失常三者关系的新假设:第一,自我损耗情况下(例如,运动员奥运会中连续参加高强度预赛),高压力(例如,奥运会决赛)引发的焦虑对注意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即削弱目标导向注意,加强刺激驱动注意。而自我损耗会使注意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导致操作成绩劣变。第二,自我损耗的各类预防和补偿措施(张力为,张连成,2013)可以减少上述高压力引发的焦虑对注意产生的不利影响(刺激驱动)。我们认为,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和注意控制理论相结合的预测可以为解释和控制Choking现象提供新视角。这一方向的研究也有以下难点和困惑:首先,在实验室情境中模拟真实比赛的高压力(自我意识压力、奖惩压力、社会比较压力、社会评价压力、综合压力等),难度很大(张力为,毕晓婷,2014)。使参与者在高压力下出现"发蒙",还面临伦理障碍。其次,自我损耗效应似乎很难证伪。这一方向的探索具有指导运动员进行比赛心理调节的应用价值。第一,自我损耗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的注意集中非常困难,因此,比赛间歇时应及时转移注意,短暂放松。第二,训练时和比赛中应及时补充能量,维持注意,预防伤病。第三,技能性项目(如射击)的体能训练是重要的,可以为竞赛中长时间的自我控制提供更多能量资源,在最后决赛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上述比赛心理调节原则或许可以扩展到消防队员、军官士兵、医生护士、飞行员、宇航员面高压力下的自我损耗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