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会议论文
Li3PO4表面修饰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
Li3PO4表面修饰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
来源 :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摘 要】
:
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电动汽车爬坡难、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突出,可见当前正极材料层状钴酸锂、三元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磷
【作 者】
:
王志远
罗邵华
王丹
刘延国
师春生
赵乃勤
【机 构】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实验室(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天津大学,材料学科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出 处】
:
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
【发表日期】
:
2014年8期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电动汽车爬坡难、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突出,可见当前正极材料层状钴酸锂、三元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磷酸铁锂等难以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上述要求.
其他文献
异氰酸酯作为锂离子电池高电位正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
[引言]异氰酸酯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廉价化工原料,可以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加聚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商用电解液的常见溶剂,碳酸丙烯酯(PC)在高电位(> 4.2 V vs.Li/Li
会议
介孔Li2MnSiO4C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引言]近年来,聚阴离子型硅酸盐正极材料因其具有潜在的高容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正极材料LiCoO2、LiMn2O4、LiFePO4相比,Li2MSiO4(M=Fe、Mn、Co、Ni)理论上能实现2个L
会议
气氛处理对Li1.167(Ni0.139Co0.139Mn0.556)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引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的锂离子电池不能满足绿色能源电厂和混合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人们对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归纳为"三高、两低":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高安
会议
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的匮乏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必将替代目前的燃油汽车,这就对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倍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议
天然石墨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引言]近年来,磷酸钒锂(Li3V2(PO4)3,LVP)作为新一代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代表,更是因其理论比容量高(197 mAh g-1)、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优良、热稳定性好等优势
会议
一种浓度梯度Li[Ni0.66Co0.1Mn0.24]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引言]富Ni材料Li[Ni 1-xMx]O2 (M=metals)由于低成本、低毒、大的可逆容量及其高能量密度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应用于HEV和PHEV,但是该类材料由于在煅烧过程中脱锂
会议
5V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1Mn1.5O4的包覆改性研究
现代科技社会对能量的使用和存储有着很大的需求,电池—以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储存大量能量,且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需要,而使其需求量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正是这一发展的
会议
LiN03-TiO2-尿素体系燃烧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
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以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平稳的放电电压平台、热稳定性好、零应变、环境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锂离子
会议
直接H2O2-H2O2燃料电池碳布负载的树状Pd作为阴极和阳极催化剂
[引言]采用脉冲电沉淀法制备树状Pd电极,并探究了其在KOH和H2SO4电解液中对H2O2的催化性能.[实验方法]Pd/CFC电极通过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得.将Pd电沉积到碳布上在5 mmol dm-3 P
会议
阴离子存储剂对磷酸铁锂的促进效果
[引言]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FP)因其原料廉价易得、低毒、热稳定性好等优势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1].然而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FP倍率性能低,这主要是因为LFP中锂离子扩
会议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