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都市圈群体竞争的时代。都市圈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经济活动和人口的主要集聚区,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机 构】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都市圈群体竞争的时代。都市圈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经济活动和人口的主要集聚区,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本次剖面实验了折射地震数据现场监控处理技术,通过现场监控处理,有效地指导了野外观测。总计获得约2350道有效记录,单炮合格率达90%以上。燕山造山带下方加深的Moho界面指示出燕山造山带具有微弱的山根特征,再次说明燕山造山带下部为“厚皮”构造变形。从地球动力学角度来讲,可能保留了华北板块北缘在晚中生代伸展前的挤压构造痕迹;化德附近花岗岩体下方浅层速度高是花岗岩体的反映,厚度可达lOkm。深部速度较
褐色土地属于工业遗产,在世界许多城市都存在许多这样的地块。这些地块往往位于城市中心,而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对周边地区的人口聚集造成影响。从未导致城市土地贬值,增加投资风险,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区萧条。目前,褐色土地再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其开发利用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成功开发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褐色土地形成的原因,并从社会、环境、经济等三方面
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河流流域的演变休戚与共。然而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人类缺乏对流域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盲目开发流域内自然资源而忽视其生态安全管理,造成流域断流、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安全隐患问题,严重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汾河流域为举世闻名的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黄河文化。该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
通过查阅典籍、实地调查,获得河南现存佛教塔寺具体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佛教塔寺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佛教塔寺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东西少,中间多,由南向北,塔寺数量递增;总轮廓为西沿山脉走向大致构成一个半环形,中东部的平原地区沿河流的走向形成四个小的分布带;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河南塔寺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结合空间分析结果、河南旅
通过对汉江上游缜密的考察,在多个地点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在全新世古土壤层与坡积石渣土层或坡积角砾层中.本文选择白河段JJTZ剖面进行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样品,进行沉积学分析,与2010年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进行对比,结合其宏观特征确认其为汉江洪水悬移质沉积物,粒度成分分类为细沙质粉沙.它们记录了汉江上游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OSL测年断代,确定其发
农田耕作强度的改变是导致农业非点源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研究农田耕作强度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太湖平原河网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农田控制实验再现20世纪80年代和现在的农业耕作制度,对比研究不同耕作强度下土壤氮、磷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态特征和季节变化;利用WinEPIC模型技术,研究土壤氮、磷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量的逐
近年来,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碳排放研究相对成熟,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滞后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我国旅游业不完善的统计体系。本文探讨了基于我国旅游业统计口径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使之应用于旅游业相对发达的河南省,从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餐饮三个方面初步计算出河南省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并对其碳排放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利用山西省19个基准气象站1958-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相对阈值法、线性趋势法、低通滤波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Morlet小波计算分析了山西省53年来暖日(极端高温事件)和冷夜(极端低温事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0年,山西省暖日天数的增加趋势和冷夜天数的减少趋势都非常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前期趋势性变化小,后期趋势性变化明显;存在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一种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松散沉积,是我国海岸带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载体,前人主要从风化壳岩性特性厘定了老红砂的岩石地层学年代框架。本文对福建两个典型的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了ESR和OSL测年,给出了较系统的绝对测年结果,并首次在网纹化老红砂层位之下发现年代更老的老红砂,绝对年龄为1500-1600ka,发育年代可追溯到早更新世中期。基于绝对年代标尺,以老红砂剖面粒度
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结合spss、excel、arcgis软件数据分析与图象处理功能,对1636-1994年广西北部湾地区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636-1994年广西北部湾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194次,平均每1.85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185次,平均每1.94年发生1次;(2)该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南部与西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