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球化学在高勘探程度盆地中的作用:酒西坳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勘探的启示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泉盆地位于河西走廊盆地群西部,面积2.22×104km2,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现代技术勘探开发的石油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迄今己有七十余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在酒西坳陷已发现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等六个油田,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9亿吨;在酒东营尔凹陷发现了长沙岭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0.2亿吨.从青西凹陷-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来看,控制酒西坳陷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不同层系有效烃源岩分布控制了不同类型油气的分布,凹陷内油气以近源聚集为主。(2)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青西凹陷内部两条关键的控油断裂,其控制了凹陷内油气的分布。(3)凹陷东部边界鸭509断裂带是控制青西凹陷油气向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晚期断裂带复活走滑与反转为凹陷中上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东部隆起构造带运移打开了窗口。(4)新近纪以来祁连山隆升及青西凹陷东西不均衡沉降为油气运移成藏创造了良好条件。(5)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了窟窿山构造带、柳北-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推覆背斜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圈闭条件。
其他文献
陆相页岩油气资源是当前非常规油气研究领域热点.本文综合使用多种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泥页岩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储集空间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1)综合手标本观察、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荧光薄片观察及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结果,明确了重点井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岩石组分主要为泥质矿物,其次为有机组分和陆源粉砂的岩性特征,划分了半深湖-湖相页岩、三角洲相泥岩、沼泽相泥岩和过渡相等
黄骅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北部燕山褶皱系,西界和东界分别以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与冀中坳陷和济阳坳陷相隔,东北部深入渤海海域后由海中隆起与渤中坳陷相隔,西南端则收敛变窄后与临清坳陷相通.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致密相区细粒岩相段是沧东凹陷重要烃源岩.沧东凹陷常规油气勘探已接近成熟,非常规致密油勘探尚在起步阶段。通过对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3点致密油形成与富集的启示
南黄海盆地存在四套中、古生界烃源岩,分别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下二叠统孤峰组/栖霞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下寒武统荷塘组.它们的特点之一是沉积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使烃源岩的性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适用于描述一般中低演化程度烃源岩的许多地球化学指标,如热解生烃潜力、氢指数、可溶有机质的含量、干酪根成分及相关的元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等等,均难以正确反映其原始地球化学特征.
干酪根有机显微组分作为烃源岩质量评价的常规指标,在国际上通常以孢粉相(Palynofacies)替代.它是介于煤岩学和孢粉学的一项交叉研究,常被应用于烃源岩质量评价和古环境分析等领域.但由于地球生命体系演化,海陆生物属性以及沉积过程的差异,针对不同沉积体系其分析及鉴定分类方法需以区别对待.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典型陆相烃源岩为例,通过拓展常规干酪根显微组分研究方法,结合有机碳、岩石热解实验等分
本次研究采用基于全岩的金管实验方法,获得了大量可以准确反映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的分子组份动力学参数,这对于常规与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日益需求,常规油气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为此,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沥青砂等在内的非常规油气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流,数十年来,众多学者先后通过各种途径对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进行了探讨,使得非常规油气成为未来油气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是指在>120°C条件下,硫酸盐与油气烃类之间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自催化反应,在TSR早期就生成了硫醇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进一步促进TSR反应加速进行.研究已经明确:液态烃TSR及其产物H2S可以产生硫代金刚烷、硫醇和苯并噻酚、四氢噻酚、二苯并噻酚,并导致原油的硫含量、碳和硫同位素值增高,饱和烃/芳烃比值降低;而气态烃TSR则导致干燥系数增高、并具有明显的动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存在多个压力带,即常压带(压力系数1~1.2)、高压带(压力系数1.2~1.8)、超高压带(压力系数大于1.8).地质、物探和钻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北部地区中三叠统至古生界存在异常高压封存箱,封存箱对该区天然气成藏过程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论文利用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特征、荧光特征、均一温度、捕获压力等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热史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川西北部地区异常高
随着世界范围内深水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油气勘探的步伐也不断向水深超过1500m的超深水区迈进,荔湾凹陷和白云凹陷南部作为珠江口盆地东部超深水勘探的前沿地区,其勘探潜力也备受勘探家关注.荔湾凹陷地处珠江口盆地南缘,紧邻南海西北次海盆,发育于相对薄弱的洋陆过渡壳部位,构造演化以断坳作用为主,并伴随大规模的底辟活动,文昌期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恩平期底辟构造影响扩大,出现大面积的剥蚀,沉积厚度普遍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河道砂岩气藏是川西坳陷主要含气区和含气层系之一.针对该区天然气的富集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导致气藏分布、气藏含气性差异程度高,高产富集气藏的预测仍存在很多疑点.因此,本文通过剖析天然气差异富集特征现状,综合断裂分布、古构造、断砂关系和河道非均质性等特征,探讨研究区天然气运移路径及富集方式等问题,查明研究区天然气充注效率与差异富集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