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危与机

来源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徐州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本文粗略地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作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在““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层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动机上有偏差。这种错误的思想出发点自然会引发各种盲目、盲从之风。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行为层面,各地对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政治热情都非常高,行动果断迅速。在非遗保护工作的实效方面,许多非遗项目传承所依赖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并没有因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申报与评审工作的持续实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其他文献
对于中西文学关系问题,文学研究界长期存在着中西二元论模式.在这种研究模式中,中西文学被看成是两个相互隔离的异质实体,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被简化为A影响B的线性平面关系的
语言学转向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范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并在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的碰撞中出现了批判、权力和交往三大维度.作
比较诗学研究在当下已然成为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主流方向.一位比较诗学研究者把西方诠释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学术背景作为思考的视域,从而达向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研究,
笔者秉持创造性诠释(creative interpretation)的立场试图从作者读本写就的篇章布局中寻见其构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的体系运思轨迹,即从作者显在的书写结构中发掘其隐在
与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相伴随,一千多年来,敦煌石窟艺术图像发生了逐步由印度西方古典特点的佛教艺术到中国东方特点的佛教艺术的转变,即由"天"的形象到"天人"
"嘻剧",不是用喜剧来讽刺和告别陈腐的事物,或者在喜剧的批判性中获得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快感,而是用嬉戏、傻乐和吊诡的露丑卖乖来掩饰自身生活处境的困顿不安.与喜
本文探讨了詹姆森与鲍德里亚的金融资本的概念及其审美的文化逻辑与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认为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主体是深深植根于潜意识。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更像拉康的幻
会议
徐州琴书作为独立的地方曲种,在明末清初小曲基础上逐渐形成,在苏鲁豫皖一带民间产生较大的影响,2008年1月徐州琴书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地区是徐州琴书民间艺
基诺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按与民歌集成普查年代相当的1990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基诺族总人口共17843人,但该时期共收集到不同的基诺族民歌逾400余首.本文阐述了由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