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的土壤砷和铜元素含量估算研究

来源 :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0085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典型研究区,实地采集53个土壤样品.首先,通过实验室测定土壤重金属砷(As)、铜(Cu)元素的含量和地物光谱仪测定该两种元素的室内土壤光谱反射率;其次,通过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变换;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 表明,土壤As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是基于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特征波段与土壤As含量实测数据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模R2为0.75,RMSE值为0.9425,验证R2达到了0.79,RMSE值为0.8318,RPD为2.303,符合RPD>2的要求,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As元素含量的能力.土壤重金属Cu与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模R2为0.80,RMSE值为2.1360,验证R2达到了0.79,RPD为2.304,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Cu元素含量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全球变暖正在改变水循环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过程,使得极端水文事件如洪水和干旱发生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都造成巨大影响。当前必须加强对这种动态变化中的水循环系统的观测和认识,深化对于各种水循环过程演变及其科学规律的理解,这对于研究全球变化下的水循环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
会议
对流层大气水汽引起的信号延迟是影响重复轨道InSAR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定量研究大气水汽对InSAR测高精度的影响机理,进而为大气水汽效应改正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分析了大气延迟相位对重复轨道InSAR测高影响的规律,设计了大气水汽对重复轨道InSAR测高影响的仿真方案.该方案采用雷达卫星条带模式的成像参数和特定的基线参数,结合垂直分层水汽模型计算水汽延迟相位,由SRTMDEM仿真受水汽影
会议
以HJ-1A CCD1和MODIS为数据源,通过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特征参数,利用定性和定量比较HJ NDVI和MODIS NDVI时间序列,分析HJ NDVI时间序列物候特征提取的可靠性,通过比较结果,提出HJ NDVI数据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产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数据在城市植被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其应用价值。结果 表明:在SOS、EOS和LOS以及TOMS几个主要的物候时间点上,MODIS N
遥感卫星根据成像机理可分为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和微波成像等。卫星任务规划是根据遥感任务需求,在卫星、遥感器、地面站应用约束及用户需求约束条件下,对卫星资源和地面站资源进行分配,对地面目标的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活动进行调度,制定出最大满足观测需求的资源分配和活动调度的优化方案。卫星任务规划问题十分复杂,包含了很多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约束,如卫星及载荷使用规则约束,卫星与目标的可见性约束,星载存储器的容量
在数字地球场景操控过程中,决策者越来越关注虚拟交互的体验,如何更好地提升交互决策技术的发展也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数字地球框架中,利用Kinect体感交互设备采集操控人员的可见光影像、深度数据和音频数据,使用骨骼追踪技术对肢体语言进行识别和分离,解析并通知数字地球场景按照指定的命令运动,从而实现远距离、无接触形体姿态对数字地球场景的控制。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骨骼追踪技术、姿
湖泊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陆地水圈相互作用的连接点,它既能反映区域与全球气候变化,又能反映当地气温变化.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日益严峻,湖泊的变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青藏高原的湖泊总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该地区湖泊的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存在最直接的联系.但是由于该青藏高原地形险峻,气候特殊,常规的观测方法难以胜任,很难获取特
地表温度和地表比辐射率是表征地表状态的重要物理参数,在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防御、气象预报和地表能量平衡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针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地表比辐射率反演方法和地表温度/比辐射率同时反演方法。低比辐射率地表的地表出射辐射的构成中大气下行辐射占据主导地位,反演相当于从弱信号地表自身辐射中提取温度和比辐射率,导致强信号大气下行辐射的误差会对反演造成更大的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产业链环节的渗透,促使促使数据在企业经营链条的流动,更激发了个性化的需求与供应,进一步引发产业变革,这一切意味着互联网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经济对航天产业在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产业层面的影响,分析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卫星遥感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提出未来“互联网+遥感”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