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高校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状况事关高校发展的大计,也直接影响着"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因此,对河南省高职称教师开展BMI指数与饮食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对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及提高身体和生活质量,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6所高校的412名高职称教师的BMI指数和饮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校高职称教师BMI指数处在正常范围内的占65.53%,体型偏瘦的占2.43%,超重的占31 07%,其中男女教师超重比例分别为44.92%和12.50%,男女教师BMI正常比例分别为53.39%和81.82%,女性教师体质指数明显好于男性教师,差异极显著(P<0.01).体质指数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因此,BMI指数偏高的教师,应注意控制体重.从晚餐状况调查中可知,导致高职称教师BMI指数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晚餐的丰盛和饱餐,数据显示,79.1%的教师晚餐很丰盛,44.7%的教师晚餐吃的很饱.晚餐的丰盛容易摄入大量能量,且晚饭后活动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能量代谢的正平衡,使体重增加.因此,控制饮食能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是控制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根本解决办法.从饮食状况来看,高职称教师每天的饮食类型良好,能够做到荤素搭配的占到了82%,绝对素食的人群很少,只有5.4%.对于每天膳食种类的调查粗略显示,高职称教师膳食种类相对偏少,每天在15种以下的有83.5%,每天在10种以下的有55.8%之多.目前已经证实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必须通过摄入多种食物来保证膳食营养的平衡,满足人体所需.高职称教师每周摄入的粗粮和薯类次数偏少,几乎不吃的群体就占了29.1%.坚持谷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全谷类食物,配合粗杂粮和薯类,就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提高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避免动物性食品为主的高能量、高脂肪摄入,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有利.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称教师食用水果的状况良好,但蔬菜的摄入量相对偏少,每天少于200g的群体占了63.1%.调查显示,高职称教师对于营养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获取饮食保健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次为:报刊杂志65.2%、医生等专业人员告知57.7%、电视39.8%、广播43.2%、网络41.6%、社区宣传26.1%.建议各高校工委将教师的健康教育列入工作重心之一,充分利用高校场馆和教师资源,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体质检测和定期开展饮食健康等知识讲座,对教职工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加以指导,提高其防病治病的个人能力.同时,举办各式各样的健身娱乐活动,鼓励教师经常参与,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高职称教师个人应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认识到合理膳食营养和健身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