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表明对于民众的关注和启蒙工作,是通过歌谣的形式开始的。歌谣运动适时的发起了,很好地配合着启蒙运动的进行,起到了民众启蒙的作用。针对歌谣运动的发起原因及运动情况,提出了歌谣运动的意义所在,即学科发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表明对于民众的关注和启蒙工作,是通过歌谣的形式开始的。歌谣运动适时的发起了,很好地配合着启蒙运动的进行,起到了民众启蒙的作用。针对歌谣运动的发起原因及运动情况,提出了歌谣运动的意义所在,即学科发微。
其他文献
产业转移受行业特点和区位特征影响。本文结合产业核心特征——技术特点与城市的区位特征来解释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基于全国企业数据库数据,发现2004-2008年我国产业转移规模和行业范围明显扩大。运用Malquist指数法发现,我国的制造业产业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增长的,而行业间TFP的差别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不同。
陕西师范大学三维虚拟校园是在陕西师范大学URP项目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Internet直观地展示校园风貌,实现三维景观和其他信息的叠加,运用交互方式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并且能再现全校的各种物质资源分布和状态,为高效的管理校园资源提供便捷的手段和方法。
农户企业化是实现中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对农户企业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农户企业化的过程分为自给经营、商业经营、联户经营和企业四个阶段;农户企业化的过程是农户的内生能力、外部契约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借助1990年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主要使用Eview软件对西安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三大指标(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对其关系是否符合EKC倒U型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三大指标之间的关系都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的关系均满足倒N型曲线,与固体废物排放的关系基本满足U型曲线;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能源耗费、环境退化和生态平衡失调等,都从不同程度反映出人地关系失调的问题。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观念上改变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认识,保持一个国家或地区长久的发展,给各学界从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衍生出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新时代的旅游活动开始不只是作为一种休闲放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区蒙古族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然后调查了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通过对该村基本情况的分析,主要考察了当地民众的民间语言,包括蕴含生态意蕴的农谚及农耕生态系统模塑的日常生活语言习惯,并对其可以映射出该区域生态民俗价值观建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蒙古民间故事文本的搜集整理及出版发行工作伊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民间故事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世人注目的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该民族民间故事的学术研究。为了讨论蒙古民间故事文本搜集整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本文首先将这一百多年的搜集整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并主要分析了第二个时期搜集整理的蒙古民间故事文本
在民间文学的任何一项研究当中,无论所选取的研究方向怎样,也无论所要达到的学术目的是什么,总离不开描写。如何使描写的成果更加规范,更具有科学性也是目前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在语言学研究当中描写研究进行借鉴的,语言学的语言志的描写规范。并提出在民间文学描写研究中应首先对民间文学是什么、民间文学的构成及民间话语权进行认真考虑。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意义及民俗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提出为了推动中国民俗学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和各地区民俗志的编纂尤为重要和迫切,并分析了当今的中国民俗学所具备的编纂“中国民俗志”的各种条件。然后介绍了《中国民俗大系》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及科研价值,给出了各省市在介绍本地区民俗历史概貌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还应主要记述的项目。最后作者殷切地希望《中国民俗大系》的出版,能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中国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历经从地方到全国、从平面到立体的不同范式与类型。本论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一1949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初始期;第二阶段,1949年~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发展期;第三阶段,1979年~1999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转型期)对20世纪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的方法、特征、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期研究与总结,以探索中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