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湿磨处理工艺制备一系列细度的粉煤灰浆状掺合料,研究细度对及及放置时间对湿磨粉煤灰浆状掺合料胶砂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湿磨处理的浆状粉煤灰胶砂强度不仅决定于细度,而且还受其放置时间的影响.
【机 构】
:
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武汉4300682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北京100024
【出 处】
:
中国硅酸盐学会2010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湿磨处理工艺制备一系列细度的粉煤灰浆状掺合料,研究细度对及及放置时间对湿磨粉煤灰浆状掺合料胶砂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湿磨处理的浆状粉煤灰胶砂强度不仅决定于细度,而且还受其放置时间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沁水、鄂尔多斯和准噶尔三个盆地是近期煤层气勘探的重点盆地.煤层气钻井技术主要有直井钻井和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煤层气增产技术则主要有高渗区空气钻井裸眼洞穴完井技术、高角度煤层沿煤层钻井技术和澳大利亚采用的MRD、TRD钻井技术;中国在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中也摸索出了一系列的煤层气井降压速率控制优化技术、生产压差控制技术和生产实时调控技术.未来,中国煤层气产业将迅速发展.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主要为湖相泥岩,总有机碳含量均值达到0.8%以上,丰富的有机质是生物气大量生成并聚集成藏的基础.粉砂质泥岩有机质丰度与泥岩相当或略低,也是重要的生物气源岩.另外,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中也有一定含量的有机质,可对生物气成藏形成一定的贡献.重新计算该区生物气生成量为1.39×1014m3,资源量为0.95×l012m3.建议在未来勘探中重视深层和浅层的生物气勘探.
莺歌海盆地是在周边构造背景下发育的一个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发育大量与走滑相关的构造,如在平面上同期断裂成雁列式展布以及发育入字型构造;在剖面上发育花状、似花状构造以及与之伴生的反转鼻状构造,断裂断面直插入基底,断裂两侧的同一地层的沉积厚度、相带以及倾向都截然不同;构造的三维显示也表现了明显的水平错断现象.正是这些具有离散型左旋走滑的构造体系控制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的成藏.不但起到了沟通深部油源、形成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超高韧性、高强度和优异的耐久性能,在石油、核电、高铁、市政、海洋等工程及军事设施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混凝土材料界和土木工程界高度重视,尤其是大跨度桥梁工程和高速铁路工程.论述了RPC基本设计思想、RPC的组成与性能、研究进展、应用及发展前景,提出了RPC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利用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砂的颗粒级配对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的性能的影响.依据获得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分析了ECC的跨中挠度、初始开裂荷载、峰值荷载、断裂能量和韧性指数等参数.并进一步探讨了砂的细度模数对EC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的细度模数由2.97降到1.01,ECC跨中挠度提高了
本文采用粒径为25mm、15mm和5mm的三种轻质膨胀粘土陶粒来研究轻骨料的吸水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孔隙特征的影响.三种轻骨料按三个不同的水灰比制成9组混凝土试块.试块养护28天后,将其制成含有界面的试样,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测量硬化水泥浆体以及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30μm和50μm宽的区域内孔隙面积百分比和单位面积孔隙数量.实验数据和研究显示:1)骨料的界面区较水泥石有很高的孔隙面积百分比
山岭重丘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工程界技术的难点.在保证路面工程正常进行的同时,如何更好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广东地区山岭重丘区的地形特点,对现有的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工艺摊铺机的摊铺装置、摊铺辅助装置,振捣装置等进行改性,并对摊铺机的行走速度进行控制,为山岭区的水泥路面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阐述了工程所需管材在管径、工作压力、分段打压等方面的性能,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应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风险,介绍了PCCP管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使用情况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BODA(burned ox dung ash简称BODA加入到混凝土砌块中后能改善其强度性能.为研究BODA对混凝土自保温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本文参照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制作了两组成分不同的试件,用万能压力机测试了试件的强度,并用电子显微镜检测了两组试件的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加有BODA的混凝土砌块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要比未加的试件高.电镜扫描试验结果
介绍地铁隧道用无钢筋/少钢筋复合纤维混凝土管片生产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成果.采用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复合替代钢筋,生产无筋/少筋复合纤维混凝土管片;从材料性能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结构安全监测三个方面研究了复合纤维混凝土管片成套技术;通过结构力学试验和工程施工试验,验证了复合纤维混凝土管片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已在上海地铁6号线试验段实施应用,并进行了复合纤维管片结构安全性在线监测,开创了国内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