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第11窟太和七年邑义造像和武州山石窟寺的变化

来源 :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可以视为皇帝石窟的云冈石窟第11窟里出现太和七年(483)由民间集团(邑义)开凿佛完的事实,讨论在国家级石窟寺发生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对以往的研究者不太关心的沙门统昙曜的晚年情况的研究发现,昙曜和冯太后之间没有以往大家所想的那么良好的关系,昙曜是被冯太后贬下台的,而石窟寺的变化就是受它的影响。然后,再讨论关于宿白先生的“第9, 10双窟崇教寺说”,他的学说在现在的中国学术界已经成为定论,但其实是难以成立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西龙山石窟的地理、历史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研究其历史文献及石窟内造像,对山西龙山石窟开凿的年代进行了讨论。
本文首先对仙人崖石窟新发现的缘由和它的盛衰与幸存进行了概述,通过介绍仙人崖石窟的基本概况,对其保护与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在1990、2001、2005年三次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庆阳地区、咸阳地区北部北朝部族石窟进行个案分析,并与同时期的陕北、关中部族石窟与部族造像进行横
本文回顾、探讨了逸见梅荣氏以来的偏衫说与僧祗支说,指出既往诸说对《大宋僧史略》、《佛制比丘六物图》等文献的解释存在许多致命的舛误。 (1)既往被认为是“
会议
雁门关位于山西北部,以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位于雁门关以南的是忻州市,位于雁门关以北的是朔州市与大同市。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这里就有了西域人活动的踪迹,如1983年,在朔州发掘的
会议
依邺城附近石窟的资料分析,在石窟的造像题材和组合形式上似存在两个体系: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依据,以释迩佛为主的三世佛石窟体系;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依据,以卢舍那佛、阿弥陀佛
本文首先通过对太和年间云冈造像演变因素的系统的标型类型等分析,并与相关地区的其他造像进行比较及其探索,主要以太和十三年铭造像为中心进行了探讨。
本文介绍了佛教石窟艺术中最为重要且常见的"飞天"题材,简述了云冈石窟中飞天雕刻的类型、三云冈飞天雕刻的表现形式以及云冈飞天雕刻的特征。
本文拟探讨昙矅五窟开凿之前的单尊佛像是什么样的图式,当昙矅五窟的完成和继起的太和期所开凿的石窟,这些国都的佛像样式反映在单尊铜石佛像上的强烈影响。
本文就云冈和犍陀罗佛教某些雕刻的内容进行了比较,重点探索了云冈石窟古代佛教题材内容和造型风格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