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集中智能变频除湿系统

来源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电站电力高压设备由受潮引起的绝缘破坏、过热和放电故障,占事故总量的大部分,现变电站除湿方式,包括室内安装除湿机、箱柜内的电加热驱潮以及少量半导体制冷除湿等,无法满足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除湿要求.本文根据电力设备及其控制箱、端子箱的结构、特点、受潮成因,研究变电站智能除湿方式,通过除湿设计编程,研究集中变频除湿技术运用,设计送回风、管网布置和智能控制系统,解决变电站内设备受潮难题.
其他文献
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换流站加装同步调相机能提高换流站的暂态电压支撑能力,有效抵御连续换相失败.本文从调相机的暂态模型出发,分析了同步调相机的暂态电压支撑能力与稳态出力之间的关系,利用模拟算例验证了配置高起始响应的励磁系统的调相机在电网故障下对暂态电压支撑有明显效果,验证了电网运行中的静态无功和动态无功的合理配比对抵御连续换相失败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求出实际算例中各同步
柔性直流的快速响应特性有助于提升交直流混合系统故障越限校正控制速度,提出了含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柔性直流的交直流混合系统故障越限校正控制策略计算方法,考虑电网中不同设备的控制特性和系统安全约束,基于优化方法建立校正控制模型,通过调整发电机组、电容器、主变分接头以及柔性直流系统控制值,消除交直流系统故障后越限,并根据校正控制特性,将问题分解为有功子
针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辨识过程中广域测量信号经过滤波器产生色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协方差(COV)、二阶导数定阶法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参数估计(TLS-ESPRIT)算法相结合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辨识方法.首先将采集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趋势项和高频噪声,然后构造样本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作为新的样本去除色噪声的影响,再通过TLS-ESPRIT算法进行模态辨识,在定阶问题上采用提出的二
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充分考察、对常见检修任务内容充分了解后针对传统检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遥控带电检修装置:能够在地面遥控操作,实现变电站常见的回路电阻测试、瓷瓶清扫、刀闸触头打磨、螺栓紧固等多种检修情况停电或带电检修,可靠地解决了高空作业及带电作业等问题.整套装置采用5轴联动系统,伺服电机精确控制每个动作,可使检修工具到达变电站变电设备需要的检修位置.该装置动作更加
本文在"地县一体"模式县域网络业务完全上收市公司的背景之下,以泉州电网ies600系统一体化应用模块为基础,设计统一管理系统,通过重新划分异动类型,研究三种异动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并加以智能化改进,提高电网异动效率以适应电网发展需求.
介绍了一起因CT二次回路分流引起的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机组跳闸事件.通过故障录波图、保护装动作信号及CT二次回路的检查,综合分析保护动作原因,认为应切实做好基建期技术监督工作,控制电缆需采用铠装屏蔽电缆,增加电缆抗外力损伤能力,可能存在外力破坏等影响的控制电缆采应用全程金属钢管保护措施;二次电缆附近有工作时,专业技术人员应充分考虑工作风险,对工作成员需交代清楚安全注意事项,并监护到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流补偿分量的电网支路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将由参数偏差导致的量测偏差看作潮流的补偿分量,并将其作为状态量参与增广状态估计,获得状态量和潮流补偿分量的无偏估计值后,运用支路潮流-参数灵敏度方程完成支路参数估计.基于该方法,运用VB-Excel开发的单线路参数估计程序,经实际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对于提高EMS状态估计数据质量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根据电力系统功率不一定只通过最短路径流动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路流过的最大功率流的中心性指标识别方法,通过中心性指标识别重要线路,从而确定网络结构的脆弱性,并通过IEEE39节点系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DDF单元是电力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数字复用设备之间,数字复用设备与程控交换设备或数据业务设备等其他专业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但传统DDF单元需采用2M误码仪检测,携带不便且若不是通信人员不会使用.尤其是在偏远变电站,变电站运维人员在故障现场,却无从配合.因此提供一种电力通信DDF单元,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变电站运维人员也可直观看到连通情况,远程配合处理故障,缩短故障时间,提高工作效
本文对为降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并解决外转大角度耐张杆塔作业人员无法安全地进入电场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研究了一种单点悬挂风车式等电位作业新技术,并研制了一种用于承载作业人员进出导线端的输电线路智能等电位平台,该研究有效降低了作业强度和危险性,同时对解决部分杆塔无法等电位的技术难题具有重大意义.现场实践表明,新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了带电作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