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医学流派研究--以钱塘医派为例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1990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医学流派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流派,它的研究对象是以地域为载体、以文化为关联的多学科医家集合群,研究地域医学需要结合地域文化视角.钱塘医派有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指医经学派及伤寒学派的一个分支,以骨干成员的籍贯为代称;广义的钱塘医派,则是钱塘地区医药学成就的全面反映,其特色与钱塘文化一脉相承,在崇文兴教传统与医学研经讲学、弄潮精神与创新立说、诗性文化与顺性养生三个角度得到充分体现.
其他文献
通过梳理历代主要方书和本草文献中有关十九畏的记载,探讨十九畏药对关系的衍化过程.十九畏为晚成的配伍禁忌,历代用畏、恶、反、忌等来描述十九畏药物之间的关系特点:十九畏的相畏与七情相畏有所区别,十九畏的相畏与七情相畏有所区别,十九畏的相反主要出现在明清的多部本草中间,说明随着本草学的发展,对药物配伍禁忌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十九畏的禁忌关系也更为复杂.十九畏药对关系的认识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泻白散为治疗肺有伏火郁热之喘咳的经典名方,后世多在泻白散基础上随症加减应用形成泻白散系列类方.通过搜集整理泻白散类方现代临床应用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现代泻白散类方临床应用特点,以丰富对泻白散类方的认识.
胎教一词最早出现在贾谊《新书·胎教》中,秦汉时期为胎教理论形成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提出了胎教的具体方法,宋金元时期及明清时期胎教理论逐渐发展,日趋完善.古代的胎教理论和思想对当代具有指导意义.
眩晕属临床常见疾病,其辨证分型《中医内科学》按虚实论治,实证责之肝阳、痰浊、瘀血,虚证责之气虚、血虚、肾虚等,笔者临床所见眩晕病人不少,对气虚型眩晕有些许认识.《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景岳云:“无虚不作眩”,气虚型眩晕辨证要点包括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者,青中年劳累过度,气血耗伤太过者也可见到等。
中医古籍同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中医药学是依托于各类中医古籍才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中医药资源是所有中医药从业者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处理以及数据库的建设,既能实现对中医古籍的永久保存,又可方便、快捷、无损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日本汉方医学从产生至发展一直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但又保持和发扬了其自身特色.本文对后世派代表人物——曲直濑道三和古方派代表人物——吉益东洞的学术思想中“证”的内涵进行探析,期冀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启发.
女子得病,种种与男子不同,经、带、胎、产是其特点.本文通过对古医籍文献中所记载的女子不寐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古代医家对女子所患不寐在常时与经、孕、产时期的不同特点.女子不寐多因情志,与肝脾息息相关:在月经时期,与月经病交杂出现,治疗当辨不寐之轻重,随症治之:在妊娠时期,女子全身气血蓄以养胎,治疗时除母病危急可去胎安母,应当以安胎为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需以固护脾胃气血为要,用药更应注意
作者撷取了追随国医大师朱良春问业的几个片段,阐述“章朱学派”的形成与学术特点.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精研典籍到博采验方草药,从置疑旧说到创立新方.章朱学派不拘一格,务实求真,锐意进取,自成体系,开创医坛新风,为后学借鉴.
扁鹊对中国医学有开宗立派之功,是正史中第一位被列入传记的医家,司马迁称扁鹊“方者宗”,即医学之宗.然后世以“神医”视之,是对扁鹊历史地位的贬低.今仍当以司马迁的定位为准,正确对待扁鹊.
章朱学派是承自近代的重要学术流派,由章次公、朱良春先生创立.其秉承“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主张,兼收并蓄,采撷众长,倡导中西结合、病证同辨共治,推崇探本求源的辨治体系,且选药精当、擅用虫药,在诸多层面对近现代中医药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引领贡献,值得不断传承、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