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与囊性肾病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40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时期我院住院的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对照组及我院体检中心100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肾囊肿的合并情况.
【出 处】
:
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暨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The 24th Great Wall In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与囊性肾病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40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时期我院住院的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对照组及我院体检中心100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肾囊肿的合并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可控心肌特异性CAR过表达转基因鼠,为研究CAR在病毒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提取C57BL/6胎鼠心脏RNA,逆转录合成cDNA,利用引物5-CCTCTAGACCCAGCCGAGATCGTTT-3 和5 -CCGTCGACAAGAAACGAGCCACGGAC-3扩增CAR基因,通过XbaI和SalI酶切后纯化连接至pBluescriptⅡ KS+载体,经蓝白筛选及测序鉴
目的:客观评价经皮经腔问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从建库至2012年收录的PTSMA与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对照试验,并对纳入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巨大左室,心室收缩严重不同步,反复室速伴血液动力学障碍,成功植入CRT-D,术后随访心室回缩、心功能改善,在此与大家共享.方法:王某某,男,60岁,主诉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八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史:糖尿病史2年.查体:血压:100/60mmHg.急性病容,半卧位,呼吸困难.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和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早期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T2DM患者30例,其中15例1年≤病程≤5年(糖尿病1组),15例病程>5年(糖尿病2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WI技术对3组受检者左侧颈总动脉进行检测,获得W1、W2、NA、R-W1、W1~W2、
目的:总结18岁以下未成年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行PTSMA治疗的8例18岁以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房功能和同步性.方法:选择ICM患者22例、DCM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房总的排空容积(LATV)、膨胀指数(AEI)、主动排空容积(LAEV)、主动射血分数(LAEF).运用2D-ST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酒精性心肌病(ACM)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酒精组(A组,n=45)、酒精+维生素组(B组,n=45)和对照组(C组,n=40).A、B两组通过自由饮用白酒和白酒定量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ACM动物模型.B组在饮酒及灌胃同时每日给予维生素B6、 B12、叶酸.C组动物用正常饮用水替代白酒供自由饮用及灌胃.动态检测各组大鼠心脏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所导致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造模成功后分为细胞移植组、移植对照组、DCM空白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尾静脉注射含MSCs的细胞悬液的方式进行移植.造模成功后行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肌疾病.其分子基础尚未明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发病年龄为20~50岁,男多于女,通常当患者出现症状时,提示已有心功能不全,5年病死率35%,10年病死率70%,平均存活时间为3年,预后极差.因此,进一步建立预测DCM发生风险的数学模型为DCM提供可靠的预测指标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对DC
目的:女患,59岁,因头晕7年,加重1年入院.曾晕厥2次,坚持倍他乐克25毫克/日,症状无缓解来诊.无家族遗传史.方法:查体BP130/90mmHg,双肺呼吸音正常,HR51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UCG)示左房大(47mm),室间隔(IVS)基底段17mm,中间段16mm,心尖段9mm,左室后壁(LVPW)8mm,左室流出道内径1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