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灿都”影响海南过程分析

来源 :2011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第3号台风"灿都"路径及降水成因.结果表明:(1)"灿都"路径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两环强度调整,西风槽变化有直接关系,中南半岛高压加强,引导气流发生变化是其路径发生短时向南偏折的主要原因.(2)数值预报对台风"灿都"移动路径较稳定时预报趋势与实况较一致,对台风的短时大角度偏折均预报能力较差.相对而言,欧洲中心,韩国对登陆点预报误差较小.(3)"灿都"的降水落区与历史相似个例平均状况较一致,过程强降水中心分布在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内陆地区.降水过程主要由两次强降水组成,分别由台风眼壁和外螺旋雨带造成.眼壁区强降水与正差动涡度平流对应,外螺旋雨带降水与气流辐合上升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堪称"自然灾害博物馆"的国家,社区是承受各种突发事件打击最敏感脆弱的神经末梢.因此,加强社区减灾文化建设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减灾战略任务.社区减灾文化建设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本文拟结合笔者在广东省阳江市开展农村社区减灾文化建设的实践,从实践层面探讨农村社区减灾文化建设的问题,以期引发更多学界同仁关注农村地区减灾文化和灾害应急能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将电视天气预报融入在各民生新闻版块中,使得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获得了发展.本文从湖北当前主流民生电视新闻下特色天气预报节目入手,通过对策划及定位、日常运行及品牌树立、发展及反思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范式下的天气预报节目,总结这一特色天气预报的成功经验,探索发展之路.
服装是一种含蓄地表达某种意义的语言符号.它以色彩、款式、质料三要素构成一种特殊的造型语言,发挥着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作者通过自己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服装款式、色彩、风格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着装技巧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主持人的服装造型,应充分考虑到节目的自身特点,服从节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持人更好地成为节目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利用WRF 3DVAR同化观测资料后的WRF模拟结果,对2010年6月18日-20日华南前汛期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模拟了特大暴雨过程的强降水中心、雨带分布以及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稳定的大尺度环流是特大暴雨发生的背景条件;高低空急流及其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建立是特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地面不稳定能量的累积和西南急流输送的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强垂直运动作用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639实况场以及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对2010年吉林省典型的冷涡暴雨和副高后部暴雨两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28"暴雨是由高空冷涡诱发的伴随多个中尺度雨团和雷电活动的对流性暴雨过程(简称过程一);"8.05"暴雨是由副高后部高空槽引发的降水分布比较均匀且基本无雷电活动的稳定性暴雨过程(简称过程二),二者触发机制明显不同.暴雨期间,过程二在急流、水汽、能量及动力条件方
本文利用实测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有:(1)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日数与同期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基本可以表征前汛期的旱涝程度.通过REOF可将广东省大到暴雨分为4个区:粤东区、珠江三角洲区、粤西北区和雷州半岛区.(2)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主要有准2~3 a、6~10 a周期,1985年后各区周期均有缩短趋势,以4~5 a短周期为主.(3
利用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15日在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产生的典型超级单体龙卷风暴的天气背景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湿舌、逆温阻隔、急流干湿输送、低抬升凝结高度是其发生的环境;干冷锋是其触发条件;而强垂直风切变是其发展烈度的决定条件.通过分析发现,此次超级单体龙卷风暴具有经典的钩状回波、穹窿回波(有界弱回波)、中气旋结构、出流边界等特征回波,径向
2010年6月18-20日湖南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分析资料及FY-2E卫星TBB资料对造成本次大暴雨过程MCS的环境流场特征及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次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配置符合典型的湖南前汛期暴雨特征,深对流中心与逐时强降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出现在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右侧以及低空急流左侧的强上升运动区;高空急流核和低空急流中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研究了1961年以来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及功率谱分析探讨了影响西江流域汛期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及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 d的准双周振荡为主.西江流域汛期降水与500 hPa影响关键区均存在显著的准
利用2010年8月石家庄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GPS可降水量和假相当位温在副高进退引起的强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通常出现在GPS可降水量高于基值时,GPS可降水量达到极大值时及其前后均可出现降水;其中极大值阶段对应强降水;上升后期如与高空槽扰动相结合,会出现对流性强降水;下降初期仍将维持弱降水.(2)稳定性降水的GPS可降水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