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在白腹短翅鸲巢中寄生繁殖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至2012年期间,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91个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phaenicuroides)巢,其中l5巢被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寄生,寄生率为16.48%.根据对13枚寄生的大杜鹃卵的观察,其中12枚卵色为浅蓝色,与白腹短翅鸲的深蓝绿色卵差异明显,仅1枚与白腹短翅鸲卵色一致.大杜鹃与白腹短翅鸲的卵重(t=11.208,df=38,P<0.001)和卵短径(t=0.970,df=38,P<0.001)差异极显著.白腹短翅鸲具有识别大杜鹃卵的能力,15巢中只有4巢接受寄生卵并继续孵化,7巢成功识别,剩余4巢无法确定是否识别。白腹短翅鸲为雌鸟单独孵卵,推测识别大杜鹃卵可能只与雌鸟有关。
其他文献
中远程打击力量是我军信息化作战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打击能力引人关注,而这一能力主要反映在其打击体系的建设质量上。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进程的加速推进,对我军中
泡沫型干扰幕是一种新型多波段干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其能量耗散性能,详细分析了光在泡沫气泡中的传播过程,得出了泡沫气泡中便于进行人工控制的半径R和液层厚度d这两个主要结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于解决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等复杂适应系统中的
生成信息化作战能力是军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机械化战斗力相比,信息化战斗力的总体表征体现在对战场的控制能力上,客观上要求改变机械化时期的作战体系、编组方式及其相
效果评价作为战略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考察各种战略要素在战略中的作用、评价比较两种战略的优势等,顺应了未来战争对战略评估发展的要求,填补了军事战略执行结果的评估空
陆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时期,参加协同性联合作战尚且面临诸多困难,一体化联合作战显然还很遥远,而传统的合同作战又显得有些过时,在这一过渡时期,陆军立足现有装备
对于特有珍稀鸟类的保护而言,了解其对特定栖息地的要求至关重要.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西南山地一种特有的画眉科(Timaliidae)珍稀鸟类.2010 ~2013年冬季,采用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采取样线法和网捕法,共选取15条样线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类型的鸟类每月进行1次调查与监测,共记录鸟类213种34601只,隶属15目46科,其中留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为我国特有松鸡科鸟类,仅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尾榛鸡雄鸟在春季繁殖季节占据并保卫领域。2012
2001~2013年,作者对红碱淖湿地遗鸥繁殖群体及湖心岛生境变化进行了连续性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遗鸥迁至红碱淖繁殖,2007年,红碱淖遗鸥繁殖群数量达到第一个峰值5 036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