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去除或减少重金属污染危害的有效方式,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是实践植物修复的关键因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铜矿带之一,分布大量的铜矿露头、古矿渣堆、排土场及尾矿,本研究对该地区分布的4个铜矿区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对各个采样点土壤理化分析结果显示,铜矿土壤具有非常高的Cu含量,远远超出其周边正常土壤水平及无毒害水平,土壤基质中的Cu毒性是限制和决定区域内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野外植物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45科,其中记录有6个优势科和12个优势种。菊科、鸭跖草科、禾本科、唇形科、蓼科等表现出对铜污染土壤具有特别的倾向性。12个优势种的Cu转运系数(Cutranslocation factors)和Cu生物浓度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普遍较低,显示出了Cu从土壤至植物体内较低的转移程度。综合植物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及植物体的Cu积累特征,认为海州香薷(Elsholtziahaichowensis)、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茵陈嵩(Artemisia capillaries)以及酸模(Rumexacetosa)等耐性强、分布范围广的乡土物种及物种组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铜污染区酸模域土壤固定效率,在铜矿区污染环境的修复及稳定植被系统恢复重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