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地基基础复合刚度变化对网架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网架结构在刚性地基的整体有限元模型以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的结构整体模型,分析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网架结构的静内力以及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在随着结构刚度、地基基础复合刚度改变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网架结构杆件静内力以及结构地震响应上的影响情况将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为探索型钢混凝土构件在纯扭矩作用下的扭转刚度,进行了不同配筋率、配箍率、配钢率的四根型钢混凝土构件纯扭试验。通过试验得出了配筋率、配箍率、配钢率对于构件开裂后的扭转刚度是有明显影响的。分析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扭矩-扭转角曲线可知,型钢混凝土构件的纯扭受力过程可以分为构件开裂前、构件屈服前以及构件极限状态时三个阶段,并建立了各个阶段的纯扭刚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参考。
结构可靠度分析是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结构设计可靠度的总要求是结构抗力大于或等于结构的综合效应,但是由于实际中抗力和荷载效应均为随机量,所以结构设计更明确的是在一定可靠度指标或失效概率条件下进行的。本文针对结构概率可靠度的设计,综述了两种方法:直接设计法和间接设计法,并与规范提供的方法进行对比。
现有的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方法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总结构件重要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参考H2理论,以拆除构件对传递函数2-范数的影响程度作为构件重要性评价指标,该指标概念清晰,意义明确。通过二维桁架和三维钢架结构算例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可行性,并将其与已有文献提出的构件重要性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边界条件变化对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于承载力和刚度的构件重要性指标
土木工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物理量,如岩石、土壤的相关物理参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等。区间分析是可以处理此类不确定性物理量的一种数学方法。使用区间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不确定性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区间相关性问题,张浩运用Element-by-Element(以下简称EBE)方法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在论文[5]给出的求解线弹性静力结构响应的算法基础上,基于Matlab和Intlab程序,实现了平面弹
高强度钢材因其强度高、节省材料、绿色环保等优势,已逐渐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世界上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只有个别国家的规范涵盖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设计方法,例如美国AISC 360-05规范和欧洲Eurocode 3规范,我国正准备在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纳入部分高强度钢材的设计条款。对于高强度钢材构件受力性能认识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
由高强度螺栓连接而成的半刚性钢框架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钢结构住宅体系中逐渐被大量使用,但这种框架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刚度低,侧移大的缺点,在半刚性框架中增加适当的支撑可以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半刚性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介绍了几种工程中常见的的半刚性框架支撑体系,讨论了各支撑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钢材的优点,并介绍了钢梁混合设计的概念,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几何初始缺陷、截面尺寸、钢材强度等因素对焊接高强工字钢简支梁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某钢桥桥面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静力荷载作用下纵向加劲肋、横隔板和桥面板连接处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于模型(SUBMODEL)技术,比较了不同疏密的网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已知的疲劳荷载谱,对钢桥桥面系统进行了疲劳应力分析,绘制出连接细节处各关注点的应力时程曲线和应力幅频值谱。
网壳结构源自人类对于自然界拱壳的模仿,有悠久的历史。大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是一种受力性能合理,技术经济效益良好的空间结构。随着网壳结构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和完善,大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进行考虑初始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和双重非线性分析,采用弧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荷载-位移曲线,获得大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分析其稳定性
近年来,大跨度、复杂体型建筑物大量涌现。在结构设计中,风荷载往往成为这类结构的主要控制荷载。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风工程数值模拟技术因其具有适应性强、周期短、费用低等优势,正逐步成为结构风工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风洞模型试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跨悬挑屋盖的风荷载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