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黄土隧道进洞浅埋段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来源 :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西客专某大断面黄土隧道进洞段埋深浅、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施工方法不当易发生洞室塌方、大变形、或地表塌陷等失稳现象,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很重要.为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受力与变形,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RD工法和短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隧道变形和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工法的优缺点,为隧道施工工法比选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黄土隧道进洞浅埋段可选择短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该工法施工经济,并可控制隧道受力变形,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能耗居高不下、不同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相对分散的现状,提出一种将太阳能薄膜光伏遮光棚技术、蓄能发光多功能涂料技术、路面智能指示照明技术和LED无级调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照明节能思路.根据隧道不同照明区段的照明需求,将不同的照明节能技术相结合,提出既符合不同照明区段视觉适应性要求,又能体现不同节能技术优势的综合应用思路,为有效降低公路隧道照明能耗、提高隧道行车安全提供了一种科学有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设计中荷载计算的可靠度影响着管片结构的安全性.成都地铁穿越的地层主体为富水砂卵石地层,该地层颗粒离散性明显,围岩荷载作用和分布复杂,亟需建立适应其地层特性的荷载计算方法.本文以成都地铁2号线东门大桥-牛王庙盾构区间作为依托工程,采用二维颗粒流方法研究了作用在隧道衬砌荷载上的荷载,并与太沙基公式得到的理论界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砂卵石地层中拱效应的存在,导致土体颗粒间发生应力传递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围岩变形,文章采用了不同的灰色模型进行了研究.文章结合某公路隧道实例,采用灰色GM(1,1)模型、传统的灰色Verhulst模型及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隧道拱顶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具有无限增长的特性,只适用于隧道变形的短期预测.Verhulst模型能反映隧道围岩变形的全过程,可预测隧道的最终变形量.改进的灰色Verh
落石灾害是山区公路建设面临的重要地质问题之一,由于其随机性、突发性的特点,对落石运动路径、作用力大小等进行准确预测比较困难,落石防护工作成为西部山区公路防灾减灾巫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基于接触力学、Winkler地基模型,考虑土石回填层厚度,落石质量、冲击速度、回填层弹塑性变形等,提出落石冲击力计算方法,其能很好地反映落石的冲击过程;通过与Hertz弹性碰撞理论、数值仿真计算同精度对比,其计算结果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集美中心站~诚毅广场站区间隧道为工程依托背景,针对该区间隧道中所经过的无孤石段软弱地层,先分析总推力、刀盘扭矩、推进速度和土舱压力各自的变化趋势,再分析总推力、刀盘扭矩分别与推进速度、土舱压力之间的关系,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盾构的掘进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寻求掘进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了一些适用于该工程盾构掘进参数的重要结论,以期指导同类工程.
为解决泥质岩隧道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沉降和收敛过大问题,寻求一套适合泥质岩地层的合理工法体系,以该地层的小寨隧道开挖为依托,从安全、进度和设备利用等方面进行比选,通过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分析,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通过结合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能够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范围,并且具有合理的经济效益,施工进度较快,适用于泥质岩隧道的施工.通过加强初支的刚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的变形,进一步说明开挖方式、支
砂卵石土具有内摩擦角大、流动性差、渗透系数大等特点,在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施工中会引起出土困难、刀盘磨损、地下水喷涌等问题.基于膨润土泥浆优化试验,发现相同土水质量比的钠基膨润土泥浆黏度优于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泥浆的最优土水质量比为1∶10,最优膨化时间为18h.通过不同钠基膨润土泥浆注入率下不同含石量砂卵石土的室内大型剪切试验、坍落度试验和渗透试验,发现了不同含石量砂卵石土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流
对杭州市地铁建国路站深基坑工程进行检测,分析了深基坑工程墙体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坑外地下水位等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墙体的水平位移往往会被土质所影响,开挖越深,对墙体水平位移的影响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局部土质好坏情况;在架设或拆除支撑过程中,应加强对支撑轴力变化的监测,要防止支撑轴力的突然增大或减小现象,这样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地表沉降值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沉
为了解决高海拔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缺氧问题,常采用对施工作业面供氧的方式,目前的供氧布置方式都是基于经验基础,缺乏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巴朗山隧道施工现场进行氧浓度实测,得到了高海拔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氧含量的浓度分布趋势,并通过数值模拟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氧浓度分布规律,推导出了预测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中氧含量变化公式.结合雀儿山高海拔隧道施工过程氧浓度分布实际情况,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终
钻爆法施工的特长隧道,隧道良好的通风是保障隧道施工的前提,也是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佛岭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佛岭特长隧道正洞和斜井的通风降尘方案,其中包通风设计,通风设备的选择、通风系统的布置、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其他辅助措施等,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