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振动激发形核技术改善铸锭冒口区凝固组织的机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普通模铸凝固过程相比,通过振动激发形核技术加入外投晶粒后(外投晶粒比为20%时),晶粒尺寸和空隙度较普通模铸时分别减小了16%和77%;振动激发形核技术通过增加铸锭中形核核心,达到提高等轴晶率、细化晶粒、降低凝固组织的空隙度、改善金属凝固组织的目的.
【机 构】
: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研究所,北京100192;钢铁研究总院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振动激发形核技术改善铸锭冒口区凝固组织的机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普通模铸凝固过程相比,通过振动激发形核技术加入外投晶粒后(外投晶粒比为20%时),晶粒尺寸和空隙度较普通模铸时分别减小了16%和77%;振动激发形核技术通过增加铸锭中形核核心,达到提高等轴晶率、细化晶粒、降低凝固组织的空隙度、改善金属凝固组织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水相中合成了6种次磷酸盐阻燃剂,通过IR,ICP等手段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TG、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扫描电镜对其热稳定性、粒度及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产品粒径都比较小,且除次磷酸镁热稳定性差不适合用作阻燃剂外,其他产品热稳定性都较高,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理想的高效阻燃剂.
通过A2B3途径成功制备了一种高产率(85.6%)超支化成炭剂(HCFA),然后和聚磷酸铵(APP)结合制备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当添加25wt%IFR(APP/HCFA=2/1)时,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氧指数(33.5%),且UL-94达到V-0级.通过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HCFA/APP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热稳定性,并且PP3在800℃下的残炭量最多.此外,HCFA具有
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DMDPB)作为协同阻燃剂,和对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HDP)及ABS树脂共混,制备出无卤阻燃ABS复合物,并详细研究了其燃烧行为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及锥型量热仪,DMDPB协同HDP对提高ABS树脂的极限氧指数及UL-94燃烧等级非常有效.当HDP和DMDPB在ABS树脂中的有效含量分别为8%和03%时,ABS复合物的LOI值达到26.5
以聚磷酸铵(APP)阻燃秸秆和木屑制备了秸秆/木屑复合刨花板.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了热压温度、秸秆/木屑比、施胶量、阻燃剂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压制板材的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2h吸水膨胀率(2hTS)等力学性质及氧指数(LOI)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参数.APP的加入对刨花板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有效提高板材的阻燃性能,添加15%时,能达到防火F1级的要求,满足刨花板行业的应用要求
以某1420六辊UCM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大型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了六辊UCM轧机辊系变形三维非线性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各种板形调节量作用下的带钢弹塑性变形和轧辊弹性变形进行耦合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六辊UCM轧机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和中间辊横移等板形调控手段对带钢出口横向厚差、带钢金属横向位移和轧机辊系弯曲的调控效果,从而为辊型优化设计和板形在线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三菱日立公司提供的UCMW轧机,配置了完善的板形控制系统,尤其是单锥度工作辊窜辊消除带钢边降系统,控制效果非常好.目前国内的几套UCMW轧机都是用来轧制硬、薄、窄并且对板形要求严格的硅钢产品.本文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平坦度控制模型,轧辊分段冷却模型以及边降控制模型等.在实际生产中,结合硅钢轧制的实际情况,对UCMW轧机板形控制进行了优化,包括:1)边降控制系统增加了多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日化,越来越多的冷轧客户在需要大变形的冲压部件时,提出保证低屈服强度和高延伸率的需求,故设计生产微碳钢满足用户的需求.经过实验分析发现微碳钢通过降低钢种C含量,添加适当的B元素,采用U形卷取,以及高温卷取和退火方案,可明显降低钢种屈服强度同时保证全长度的力学性能稳定.经过一年多的生产时间,稳定生产微碳钢,屈服强度下降到180MPa以下比例在95%以上.
84AA1等高强汽车板在热卷生产中经常发生扁卷缺陷,影响后续生产.本文采用SEM和热膨胀法模拟实验对高强汽车板84AA1的扁卷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卷取温度较低、层流冷却速度较快的工艺下,热卷下线后因相变造成的总膨胀量较大,钢卷降温冷缩作用无法抵消相变带来的体积膨胀,导致钢卷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扁卷.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卷取温度至680℃,将层流冷却方式改为冷速较慢的全段稀疏冷却,降低了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Nb-V-Ti微合金化16MnT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1和Ac3,使用45kw箱式电阻炉对实验钢进行了正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正火后试样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正火温度对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6MnT钢的Ac1约732℃、Ac3约871℃;当正火温度为820℃和850℃时,组织由针状珠光体和
本文通过热模拟实验、光学金相及透射电镜分析观察,研究了奥氏体化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量以及道次间隔时间对曲轴用非调质钢C38N2轧制道次间的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和残余应变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变形速率的增大、变形量的增大或道次间间隔时间的增长,静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道次的残余应变率逐渐降低;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降低,但变化不大;在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