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近代基督教建筑特点分析

来源 :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建筑文化遗产.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近代建筑遗产成为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历史风貌不可或缺得关键因素.深入挖掘近代建筑遗产的特征及社会影响,是保护城市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西安近代基督教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基督教建筑的发展脉络,总结并分析了其建筑特点,为西安城市遗产的完整保护提供了基础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租界的建立不仅直接改变了天津的城区范围和空间结构,更是将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管理章程引入,开启了天津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后在都统衙门时期移植于华界的建设之中,经袁世凯新政的继承、发扬,最终在民国时期正式建立了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的独立机构,完成了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近代化转型.
妥善处理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对许多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在对民园西里历史街区改造实例的分析中,从注重保护、景观提升、街区定位、经营理念、注入活力等五个方面探讨民园西里历史街区的改造路径,为振兴历史街区提供借鉴经验.
建筑设备是近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环境控制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于上海近代建筑设备包括历史及现状的回顾和分析,进而分析了建筑设备的价值认知和判定,提出建筑设备的价值认知是历史建筑价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予以重视.最后总结出上海近代建筑保护中的设备策略.
海河与天津城市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近代商贸与航运的激增,客观上要求对海河航道进行专门的管理,海河工程局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职能除了河道清淤,保障航道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还通过吹淤工程"制造"了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本文以英租界为例,通过英扩充界和推广界的吹淤工程详实的档案和数据,揭示出海河工程局在近代英租界的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关键的作用.
中国近代建筑的修复水平取决于中国近代建筑的修复观念.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修复观念进行梳理.本文简述了中国近代建筑修复观念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在近代建筑的保护修复中存在的问题,表明未来的修复理论应当结合基础性的研究,加上近代建筑的修复实践的总结,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后补充更为详尽的操作准则.同时,利用价值评估体系对修复方案进行验证,提高中国近代建筑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新技术应用于遗产保护领域时存在的选择不当、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专家采访、文献阅读等方法,从检测评估技术、遗产监测技术、保护修复技术三方面,归纳总结了已成功应用于遗产保护的新技术及相应的案例,以期为现代遗产保护技术的选择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本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对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如何将传统建造形式、工艺、材料传承下去,使传统修缮技术能够得到挖掘、整理和推广是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仅以历史风貌建筑外檐墙面传统施工工艺为例进行分析、展示.
文章通过对奥地利艺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Alois Riegl)关于历史建筑价值的分析,解释了里格尔思想的矛盾性:他既囿于19世纪晚期历史决定论的语境,又接受了审美判断从先验、抽象的向主观、个体的转变.里格尔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史观的矛盾性,进而在他所提出的历史建筑价值判断和实践策略中得以体现,并启发了后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中的传统复兴式建筑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历史发展背景,归纳其主要设计特征及演变规律.总结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传统复兴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及主要特点.
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信息.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变、文化丰富、民族众多,因此各地传统村落也颇具特色,是中华农耕文化留下的最大遗产.然而,在传统村落旅游迅猛发展的情境下,也不得不看到,古村落正在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中击,也正面临着失去传统风貌特色的危险.因此,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科学的视角下来实现古村落的保护和更新,是保证实现传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