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抗阻运动)对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恢复及肌肉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n=16)和悬吊组T(n=40)。C组随机分空白对照组C1(n=8)和安静对照组C2(n=8)。采用尾部悬吊系统(TSS)对T组进行2周尾部悬吊实验。尾部悬吊2周后,T组随机分为T1(悬吊组1)、CT(恢复组)、A(有氧运动)、R(抗阻运动)和AR(有氧+抗阻运动)组,每组8只。A、AR、R组继续进行2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抗阻运动训练。尾部悬吊实验2周后,检测C1、T1组大鼠的体重及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湿重。运动训练2周后,检测C2、CT、A、AR和R组大鼠的体重及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湿重。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面积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中MURF1、PGC-1α和FNDC5的蛋白表达。结果:(1)运动干预2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及骨骼肌湿重恢复至正常水平。(2)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骨骼肌组肌纤维显著增大(P<0.01),抗阻运动对腓肠肌萎缩改善效果显著(P<0.05)。(3)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骨骼肌MURF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组(P<0.05),抗阻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的MURF1减少最为显著(P<0.01)。(4)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PGC-1α含量超过C组水平(P<0.01);与CT组比,运动组骨骼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5)运动干预2周后,运动组骨骼肌FNDC5含量均超过C组水平(P<0.01)。与CT组相比,运动组骨骼肌FNDC5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AR组大鼠比目鱼肌FNDC5/Irisin含量非常显著大于A组(P<0.01)。结论:(1)尾部悬吊2周,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产生明显萎缩,比目鱼肌萎缩更为明显,这可能与MURF1表达增多有关。(2)2周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对改善骨骼肌萎缩作用更为显著。运动改善骨骼肌肌萎缩可能是通过FNDC5/Irisin来进行调控,其中PGC-1α参与了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