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地分类作为管控土地利用并协调各类开发使用行为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人们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地区逐渐成为规划主体存在.然而,现阶段缺失科学规范的村庄用地分类以及以乡村区域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用地分类研究.本文将村庄用地作为研究主体,成都市典型村庄和村庄规划作为调研对象,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基础,探讨现阶段及未来我国村庄用地分类的制定模式,为今后制
【机 构】
: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出 处】
:
201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地分类作为管控土地利用并协调各类开发使用行为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人们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地区逐渐成为规划主体存在.然而,现阶段缺失科学规范的村庄用地分类以及以乡村区域为核心研究对象的用地分类研究.本文将村庄用地作为研究主体,成都市典型村庄和村庄规划作为调研对象,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基础,探讨现阶段及未来我国村庄用地分类的制定模式,为今后制定村庄用地分类标准以及研究村庄用地发展打下基础与提供参考.首先本文试图将成都市周边地区典型村庄作为对象开展特定研究.通过对村庄现状用地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用地现状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论文对成都市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成都市周边村庄已完成的村庄规划,总结出在规划编制阶段用地分类存在的问题.再次,在对成都市域内村庄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并探讨其对用地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的各类研究分析,提出未来村庄用地分类标准制定的基本策略.
其他文献
大地一检波器耦合(或称检波器耦合)指的是地震勘探中检波器与土壤介质间的匹配情况,若两者严重不耦合,会对采集到的地震信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检波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先前地球物理界对于耦合模型的研究理论及成果,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如今的实际生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动学理论模型,从地震波动力学角度构建与实际更为吻合的大地—检波器耦合系统.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与实际勘探相近的低速层条件下,该模型不仅能
大数据的核心,是关于数据驱动的创新,是以海量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及模式.大数据正替代传统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生产力、竞争和创新的最前沿领域,蕴含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布局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高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但是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
民航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做支撑,随着近20年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还是服务于民航的IT企业都可以感受到,民航大市场的形成,航空大趋势向航空运输绿色、低碳化的转变。因此,对民航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欧美已进行相应的变革,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与此同时,民航的快速发展也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航局提出到2030年,要把中国建设成全球的民航强国。要实现民航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展大数据面临两大趋势.一个是以中国为核心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互联网+"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各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一个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以裂变的速度影响着各行各业.大数据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将成为解决中国经济、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大数据产业必须首先掌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为大数据的行业化应用奠
新一轮土地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地产权架构由"两权分离"走向"三权分立",城乡规划学科也应加强对农村社会经济变迁趋势的摸查,以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及乡村规划的探索.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北部三镇的村组(经济社)为空间单元,调查农村经济非农化及农地市场化情况.调查发现:(1)都市边缘区大部分经济社已经实现了收入非农化,农业生产主体的非本地化,农产品的非粮化.(2)总体处于城郊型农业阶段,生产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不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等加剧了乡村活力与特色的流失.小城镇作为其乡村腹地的中心,集市与其相生相伴、是商品贸易、社会交流和地域文化的载体,构成了传统乡土社会的活力核心.本文以有助于乡村地区文化传承与活力复兴为出发点,以奉化萧王庙街道为例,浅略考析了江南地区集市对小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影响.通过对萧王庙街道至今仍存留的两种传统集市类型——定期集市和庙会的现状考察和历史探究,浅略
当前快速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空间争夺愈演愈烈,乡村建设用地被侵占,农民自身建房高潮迭起,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到传统村落的自上而下的系列政策体系,但基本思想仍是将传统村落作为文物进行保护,忽略了本身的生命性、系统性,导致传统村落保护制度本身的针对性不足,传统村落的自破坏和他破坏层出不穷.本文从制度层面反思传统村落保护的根本问题,从问题入手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建议,如提供法律
为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2010年6月新疆提出"富民安居"、"富民兴牧"作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民生工程,4年来在占据中国1/6面积的西部疆土——新疆166万km2的土地上展开了一批批新乡村规划建设的热潮.本文阐述了两大民生工程的产生背景和任务要求;以伊犁州富民安居工程实践为例,综合分析了以综合功能提升主导的田园乡村型、科技企业主导的产业内生型、旅游发展主导的愿景驱动型三种乡村
在当前城乡架构中城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下,不少村庄由于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逐步呈现出衰落的表征.增长主义逻辑体系下的村庄增量规划建设,并不适用于衰落型村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际规划工程经验研究认为:①村民、政府部门、规划编制单位放大了衰落型村庄的增量发展;②减量规划是近几年来针对国内城市快速外延扩张用地导致无地可用,而提出的一种土地增长模式,其实质是针对城市蔓延问题的一种发展策略,这种策
美丽乡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受区域城镇化及大都市区拓展的强烈影响.以杭州为案例,其外围乡村地域已经形成了动力机制各异的空间发展模式,选取三个典型美丽乡村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三个乡村的发展基础、演变过程及其动力主体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村民组织、市场组织和政府组织是推动乡村空间、经济、社会重构的重要力量,在不同区位条件下其动力主体关系也呈现出相异特征,核心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