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提取物对泪液分泌影响及对泪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鬼针草提取物对去势所致的干眼症雄免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膜时间、泪腺细胞凋亡Fas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鬼针草提取物抗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干眼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大组:空白组(A)、模型组(B)、鬼针草提取物治疗组(C),对B、C组行雄激素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C组以鬼针草提取物连续灌胃.对在造模前及造模后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膜时间测定、基础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并于术后42天取A、B、C三组兔泪腺行常规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泪流量:模型组组在造模后一周后泪流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在造模后前三周泪流量明显增加(P<0.05),第四第五周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造模后治疗组各时段泪流量明显增加(P<0.05);2、角膜染色:模型组在造模后三周角膜染色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段角膜染色增加(P<0.05),治疗组角膜染色在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3、角膜破膜时间:造模组在造模后前二周BUT破膜时间与造模前减少不明显,第三周后破膜时间与造模前比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在造模后前1周破膜时间少许增加,无显著性差异,第二三四五周明显增加(P<0.05),造模组与治疗组相比,二至六周,造模组破膜时间明显减少,治疗组破膜时间增加或维持不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4、泪腺FAS:治疗组泪腺FSA表达小于造模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鬼针草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可显著抑制雄激素水平降低后兔干眼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在中医理论中,发肌炎没有相对应的命名,与"痹证"及"痿证"的发病特征相似,根据痹证及痿证的病因病机,总结皮肌炎的病因病机为内有正气生成不足,外有卫外之力不同,由于感受外邪、情志不遂或劳逸过度等原因的诱发,后期由于病久耗气伤血,气血亏虚不荣于形,导致肢体萎缩而无用。从肺脾肾三脏的角度来理解皮肌炎的病因病机以及探讨治疗方法,本病主要以皮肤、肌肉改变为主,因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其从症状上与肺脾的关系息
会议
目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间质性肺炎,方法: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0mg,日1次,顿服;甲氨蝶吟片10mg,每周1次;叶酸片5mg,日3次;氨澳索片30mg,日3次;均餐后30分钟服用;治疗组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牛大力合小青龙汤方:牛大力20g、干姜lOg、制半夏10g,麻黄6g,桂枝12g,白芍15g,五味子5g,地龙12g、陈皮9g、细辛3g、海风藤15g、炙甘草3g。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结
本文分别介绍了风湿病疼痛、肿胀、发热、畏寒恶风、麻木、多汗、皮肤硬化、皮肤红斑、皮下结节、晨僵、口干、舌紫几大症状,并根据中医辨证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痹证"范畴,系指因正气亏虚,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闭阻肌肉、经络、关节等处而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痰瘀是本病中晚期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盖因久病必有痰瘀,而正气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在疾病早期,虽然痰瘀尚未形成,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仍应注意预防。早期治疗中佐以化湿、通络之品,如薏苡仁、茯
目的:观察滋阴利湿祛瘀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的增效解毒作用.方法:选择病例均来自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门诊及住院,中医辨证为阴虚湿阻夹瘀证,SLE疾病活动指数(sysmic lupus erythematos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5的活动性狼疮
会议
应用腰痛宁胶囊口服治疗髋骨关节炎患者7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其中男27例,女51例;年龄40~67岁;病程1月~10年;治疗方法予腰痛宁胶囊6粒与盒中黄酒1支加适量白开水,睡前口服,连续服用6周,若疼痛难忍者予美洛昔康胶囊7.5mg日1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停用;治疗结果为临床控制9例(11.5%),显效38例(48.7%),有效22例(28.2%),无效8例(10.3%),脱落1例(0.1%),总有
会议
目的:观察麦冬地芍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的4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麦冬地芍汤组(治疗组)平均年龄(45.2±15.6)岁,平均病程(5.6±5.2)年;羟氯喹组(对照组)平均年龄(42.6±17.4)岁,平均病程(3.2±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会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的AS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16 ~43岁,平均(30.8 ±3.97)岁;病史0.35~14年,平均5.2年.治疗组年龄17 ~45岁,平均(32.00±4.26)岁;病史0.5 ~13年,平均5.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无显著性
会议
目的:观察中药烫熨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月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9 ~60岁,平均(41.67±15.71)岁,病程最短8月,病程最长240个月;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龄21~59岁,平均(42.17±-12.31)岁,病程最短7月,病程最长260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
会议
目的:探讨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的婴幼儿眼睑眶周血管瘤29例.根血管瘤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所见特征区分为2组:单纯血管瘤组19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组10例.对其注射治疗次数、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观察的婴幼儿眼睑眶周血管瘤29例,其中男性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