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方性氟中毒的表现可分成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骨关节症状、体征;二是骨关节的X线异常征象。在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实践中有时做上述两种检查,有时则仅做临床症状、体征调查。两种方法诊断氟中毒(氟骨症)的结果是否相同或存在差异,是防治工作中需要了解的问题,这对认识和选择这些方法以及确定诊断指标有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定量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临床与X线两种检查诊断地方性氟中毒的结果做了分析。
【机 构】
: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吉林白城 137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6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性氟中毒的表现可分成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骨关节症状、体征;二是骨关节的X线异常征象。在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实践中有时做上述两种检查,有时则仅做临床症状、体征调查。两种方法诊断氟中毒(氟骨症)的结果是否相同或存在差异,是防治工作中需要了解的问题,这对认识和选择这些方法以及确定诊断指标有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定量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临床与X线两种检查诊断地方性氟中毒的结果做了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为查清鄂伦春旗克山病病情。方法:于1999年6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诺敏镇、大杨树镇、宜里镇7个村2735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器械检查。结果:共检出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现患15例,检出率为0.55%。以95%可信限推算出全旗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患病率在0.27%~0.83%,现患者为411~1290例,其中:潜在型克山病患病率为0.37%,现患人数为572例,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0.
目的:通过对临汾市克山病流行强度变化的调查,总结其消长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临汾市克山病的史料记载、监测结果、专项调查资料等用流行病学和克山病专门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汾市克山病在时间分布经历了大流行前期,大流行集中分布期、大流行可能发生期、稳定下降期、控制消退期。结论:临汾市克山病上世纪60年代中期前致病因素活跃,以后逐步减弱,病情逐步下降;病情下降呈典型的长期趋势。
目的:为准确掌握克山病发病消长趋势,科学指导和评价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克山病监测》W/T78-1996进行。结果:云南省共有慢型克山病799人,患病率为5.6/10万,其中2004年度新发慢型克山病79人,发病率为0.55/10万。11个监测点所在县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0~22.68/10万,平均8.04/10万,发病率为0~3.51/10万,平均0.44/10万。1
目的:为准确掌握克山病发病消长趋势,科学指导和评价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法:按《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进行。结果:监测点潜在型克山病年均检出率为4.45%,慢型克山病年均检出率为1.04%。潜在型克山病年均发病率为33.40/万,自然慢型克山病年均发病率为6.26/万,历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点所在旗慢型克山病年均患病率为4.01/万,自然慢型克山病年均发病率为0.83/10万,历年比较差异无
目的:探讨克山病病户与非病户营养膳食及微量元素状况。方法:膳食调查采用询问法收集全年数据,详细调查记录近5日食谱,用称重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核实。采用ICP法,对血液中微量元素Cu、Zn、Se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克山病病户与非病户主要营养素摄入量无明显异差异,其蛋白质、脂肪、及能量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中国人平均供给量。两组人群血液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异差异。结论:近年克山病发病率明显减少与克山病病区居民膳
目的:探讨Desmin基因exon6的A360P错义突变与慢型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随机抽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慢型克山病患者30例,病区正常组30例和非病区正常组30例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等技术比较各组Desmin基因片断酶切位点的变化。结果:慢型克山病患者与病区正常组未检出Desmin基因exon6的A360P错义突变的位点。结论:De
为了加速西部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进程,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及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防治试点项目指导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书》内容要求按时完成了防治试点工作,本文就湖北省建始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防治试点工作进行总结。
目的:研究砷代谢相关基因GSTO1多态性在中国16个人群样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6个人群样本中A140D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在1369个样本中,C/C、 C/A、 A/A基因型分别检出979、365和25个,分别占总样本的71.51%、26.66%和1.83%。总体样本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为15.15%,低于欧洲人群(30.00%~35
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是致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影响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等在肿瘤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与人类多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长期砷暴露可致机体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特别是病区内大量肿瘤患者的出现,已越来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由于砷致癌机制一直不甚明了等原因,病情尚未得到很好控制,基于砷在环境和生物机体内均有甲基化代谢
目的:汇总分析2005年陕南汉滨、平利、紫阳及汉阴四个县(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调查资料,了解病区目标人群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方法:在已改炉改灶的病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重点目标人群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形成率和有关知识来源渠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县(区)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普遍认识不足,部分家庭不能正确使用已改的炉灶。结论: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