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突出课题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强化建筑整体思维、技术应用及规范表达的全过程训练,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 构】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突出课题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强化建筑整体思维、技术应用及规范表达的全过程训练,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万家口子水电站坝基深孔高压固结灌浆软弱夹层及断层破碎带灌浆时出现的"吸水不吸浆"现象,采取了"高压风水联合冲洗"和"群孔冲洗"的施工工艺,并针对钻进过程中岩石强度高、施工工期短等制约因素采取了"高风压冲击钻进"的施工方法,施工工效高、进度快,确保了项目的按期完工.灌后压水试验及声波检测结果全部满足设计要求,灌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乌江银盘水电站下游引航道临时围堰防渗灌浆采用水泥灌浆工艺,针对钻孔成孔难度大、围堰堰体松散不密实、透水性强,水流量大、灌浆单耗大等一系列问题,现场经多次调整钻孔及灌浆施工工艺,探索了较为适合该地层防渗施工的工艺方法,围堰在较短时间内成功闭气,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
台山核电HCD排水暗涵地基高压旋喷桩工程总进尺18万m,工期7个月,高峰期单月进尺3万m以上,最终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排水暗涵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施工中大量废浆实现了有序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特有的基于自然资源、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程度的消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2012-2030)为基础,基于地域文化视角对避暑城的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与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为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提供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是关乎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本文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研究了市域尺度下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使其既考虑到阿城区现有的生态条件,又能满足未来的城市发展要求。依据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判别水文、农田保护、地质地貌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各系统完整的关键性空间格局,确定基本生态用地的范围;再通过与阿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分析进行博弈,确定保障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生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灾难性的设计同质化,千篇一律的规划已无法认清城市本来的面貌,一栋栋怪异的建筑鳞次栉比,城市成了建筑师的话剧舞台,一个个公园、广场也成为各个大师作品的临摹画,大家一直呼吁扎根本地,立足文化,可文化的核心是人,本土的内在不仅仅是材料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本文以三蝉湿地内的古村落保护为载体,试图归纳总结村落保护与开发以中本土文化传承的方法,为
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了大量裸露的边坡,对公路沿线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且景观效果较差,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生态防护。本文以湖北省保宜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为例,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原理和要求,归纳总结了几种常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适用范围、适用植物和施工要点,并比较了不同防护技术对边坡生态景观修复的效果,以期为湖北省鄂西地区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对截至2015年4月30日申请并公开的与人工浮床相关的中国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周期内,已申请的专利总量为854项,有效并授权的专利有422项,无效专利280项,在审专利152项,已授权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为总量的65.2%,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分别为总量的29.4%和5.4%;在2004年前,与人工浮床相关的有效专利数为0,之后逐步增长,2012年至2014年间
与前些年相比,无论设计院还是毕业生带回的只字片言,传递出市场上建筑预制装配有些"火候"渐强的趋势,似乎前几年教学实践的建筑装配暨工业化题目有了被重视的感觉.尽管如此,本科的嵌入与展开并不充分,容易想象建筑装配对知识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理解要求较高.本作者已连续多年指导建筑装配毕业设计,除继续思考装配设计教学需把控的细节和过程连接等技术问题外,更是思考学生的知识能动性和社会适应性,以强化毕设的前期阶段内
"初看建筑"自1994年起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中的第一个子课题.本文概述了20年来"初看建筑"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上的调整和变革过程,分析了变革调整的原因.提出清晰的课程定位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让"初看建筑"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不断提高的手段,也指出教改过程并非能够依靠照搬某种模式一蹴而就,而是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长期的实践和磨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