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网络的风道功能及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ohu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及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热污染与空气污染,并已开始严重破坏城市环境与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绿道网络作为城市的自然通风廊道,可以激发城市内部局地环流,实现在炎热夏季将城郊新鲜凉爽的空气引入城区,输入新鲜氧气及缓解城市热与空气污染的功效.本文在对城市绿地风道功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德国斯图加特市公园系统网络"风道计划"、日本福冈市"鲜风风道"及武汉市"降温风道"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在注重夏季绿道通风廊道和以污染扩散为目的城市的绿道通风网络的建设中,提出充分借助河流型绿道、道路型绿道、绿带型绿道等线性绿道作为风道的载体,顺应城市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保证绿道网络作为通风廊道时的宽度,加强绿道网络作为风道的连通性,避免出现断点,选择通风过滤效果佳的植栽作为绿道网络的结构。在我国能源紧缺,需要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将绿道网络的风道功能的规划策略纳入城市规划的决策中,将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群的发展也日臻完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镇)集聚区.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城市群是我国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特征,是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引擎,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表现.本文从我国的资源环境基础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保护原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的广域化和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密切化成为近年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城市群成为左右区域经济的主体.目前,我国中部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以武汉"1+8"城市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就其城镇化和城乡空间关联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武汉城市圈的空间演化过程,其次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城镇化过程和
湖北山区相比平原和大城市周边地区体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其城乡统 筹战略的不同.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从山区县(市)基本特征入手,总结其城乡统筹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并以麻城市为例探讨其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基本结论是:必须要基于现实发展条件来寻求城乡统筹的出路,不同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化的城乡统筹发展策略;山区县(市)的城乡统筹必须以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为保障,同时兼顾落后地区的扶持,重视改善
改革开放前30年在中部地区外围培育出的国际大都市形成菱形城市空间格局,而在菱形中心缺乏一个支点使其成为稳固的钻石格局.需要在中部建设国际大都市使其协调区域发展.武汉市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应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指标考察武汉市,和国际大都市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其在部分指标上已初步达到国际大都市标准.武汉在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芝加哥之于美国的区位和武汉之于中国相
全球化使城市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城市通过强化对外辐射,促进产业升级,吸纳人力资本,构建宜居环境,最终建立居住与就业平衡复合产业空间单元.而产业空间单元正是城市空间生长的细胞,基于此,笔者认为人们可以更好地从城市空间构成单元的角度探讨整体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基于这样的理念,城市空间规划即以复合产业单元为出发点构建整体城市空间结构.本文以麻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载体,基于产业单元布局理念,以实现创新型产
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E.Boulding)认为:地球作为人类最大的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只是广袤宇宙中的一艘小小"飞船".地球上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都在不停消耗着这艘"飞船"上的有限资源,而随之而来的消耗废弃物也在不停污染着这架小飞船,最终它的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社会最终崩溃.Boulding提出以既不耗尽资源又不污染环境、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质的"循环式 "单程式"经济,来解
随着我国"高铁时代"的来临,铁路枢纽以及铁路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关注热点.现有的功能单一、纯粹以交通运输为主的传统火车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交通集中、换乘高效、功能综合的"客站综合体"成为"高铁时代"铁路枢纽的发展趋势.同时,"高铁时代"下的铁路枢纽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局限于城市交通枢纽,而是通过对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作用,为周边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扮演城市
研究了钱塘江入海口区域国垦区场地现状和生态特征.以钱塘江杭州段江海围垦区湿地新城规划为例,从围垦区的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必要性出发,探讨江海围垦区湿地宜居新城规划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在尊重场地围垦机理下,建立更为合理的区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场地水网绿地系统的修复与重构;对江海围垦区新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城乡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在城市化大跃进的年代,"城乡规划学"晋升为一级学科凸显了规划的龙头地位,原先作为建筑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城乡规划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
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其城市发展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区域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系统中的社会、经济、产业、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有必要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制定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提高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哈尔滨视为一个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