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颈性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症状为眩晕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颈部活动时眩晕加重.颈性眩晕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好发于中老年人,现在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与其不良姿势有关.通常采用扩血管药物口服,静滴活血化瘀药物等方法,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中以寰枢椎关节错缝引起的颈性眩晕居多,采用拨针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与口服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疗效较前大有提高.
【机 构】
: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 226001
【出 处】
:
第16届苏南苏中地区针灸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性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症状为眩晕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颈部活动时眩晕加重.颈性眩晕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好发于中老年人,现在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与其不良姿势有关.通常采用扩血管药物口服,静滴活血化瘀药物等方法,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中以寰枢椎关节错缝引起的颈性眩晕居多,采用拨针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与口服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疗效较前大有提高.
其他文献
针刺手法,是中国针灸医学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针刺操作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针刺手法以向心性的古典经络理论和循经感传规律性理论为理论基础.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又称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症、颈性眩晕症,主要是颈椎动脉因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而受到刺激或压迫,血管发生折曲、狭窄,从而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综合征.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然而由于近年来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
临床研究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预防及其预后的规律,促进实现疾病向健康转化的一门科学.临床研究涉及医学道德问题,必须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道德原则》、《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国内外法规和准则.
明代吴中名医薛己家传儿科,是吴中地区著名的世医代表.其父薛铠,字良武,精医术,治病多奇中,尤以儿科证治最为详尽,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治病屡有效验,逝后由于其子薛己显贵而赠太医院院使.薛己在方药之外,对斜灸亦有一定造诣,有关针灸的医案不下一百。
当前国内外主要提供文献信息的检索服务和软件的数据库.《中医针灸信息库》是把两者结合,即针灸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知识库+(频数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智能化的针灸专业的数据库.利用知识库实现中医针灸临床数据的关系式数据统计分析,在国内未见相关报道,为该领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本文介绍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颈肩腰腿痛的针灸特色诊疗方法的基本情况、专科优势、颈肩腰腿痛特色诊疗理念和颈肩腰腿痛的特色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主导型(IBS-D),便秘主导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中国IBS发病率在4.6%-5.67%.IBS患者除了胃肠道不适症状,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多表现为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目的:观察刺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胸腹腔肿瘤术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胸腹腔肿瘤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5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胸腹腔肿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膜炎的疗效.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门诊收集整理了40例膝关节慢性损伤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对4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治疗有效率92.5%.结论:推拿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明显,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用指力按压法查获压痛点,并把压痛点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又籍此作为良好的刺激点,可以帮助在针灸临床中,更准确的定位靶点,改进取穴与进针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所述的深切法,是指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触觉,有意识地按标准穴位,或对病人体表的相应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甚而加大力度,便于直接了解病情的一种探诊方法。以利于疼痛部位的掌握,和病理源头的勘探。并与其他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