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供给侧意识创新编纂综合年鉴--《滨海年鉴(2016)》编纂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精品年鉴与年鉴编纂创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会计成本学角度来看,如何创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让年鉴有更广阔的用途,有更多的看点和读者群,使年鉴从书架走到书桌,改革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依靠“创编年鉴”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有效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是年鉴编撰人员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基于这一认识,在编撰《滨海年鉴(2016)》时,创新年鉴体例,采用章节体辅以条目体的体例形式架构篇目,将年鉴与志书编修并轨.在编纂机制上,实施“三通”运行;在编纂内容上,彰显“三全”特色.积极探索“年鉴中国造,创新不跑调”的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新路,保证年鉴“原料”符合年鉴产品需求,保证年鉴“产品”展示滨海本土味道.
其他文献
木鱼歌自明代始流传在广东地区,在东莞尤其受欢迎,是东莞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木鱼书,即木鱼歌歌本.本文浅谈木鱼书的特点、东莞人对木鱼书发展的贡献,以及对此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延绵千古得以保存,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反复筛选,积累和形成了丰富而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认真总结这些方法,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对中国当代的古籍保护事业也会有非常大的启发.
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古籍修复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古籍修复领域中科技创新理念有效地推动古籍修复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图书馆古籍修复行业的发展;修复技艺融入国学理念丰富了国学文化内涵;技术与业务合作交流理念传承和发展修复技艺.
古籍保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古人在古籍的制作阶段就做好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中,有一些被时间证实是有效的,另一些则是有伤害性的.无论是有效保护或是伤害,都成为了既定事实,无法更改,只能对古人的方法进行总结,对古籍所受的损伤进行修复.第二个阶段,是后人对古籍进行的保护,不仅是修复,对古籍的推广也是很重要的保护手段.
中国亟待修复的古籍数量庞大,但修复人员极为匮乏.笔者对现有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在职古籍修复人员的素养尤为迫切.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从提高培养效率,整合教学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并探索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中的硕士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专业定位有欠妥当,课程结构不合理,学年时长不足.在未来的课程安排中,应首先尽快将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放在遗产保护学科下,增加课程类型,尽量延长实践时间,并在高校和合作单位的双方探讨、监督下制定系统的课程.
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重要文献信息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成为一种特有书体,是社会文化认知表达的需要及产物.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种特有体裁的政书,需要依法规范;作为一种具有与时俱进品格的年刊,需要不断创新.要以规范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追求一流、打造精品”,推进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和年鉴事业发展.
在摄影术未发明之前,书籍中也有一小部分插图,但受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制约,插图不可能成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九世纪前期摄影术发明之后,随着摄影器材、储存媒介等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数码时代的来临,图片在书籍中所处的地位日渐重要,甚至出现了以图片为主的画报画刊的书籍形式.在这股浪潮推动下,地方综合年鉴中照片使用数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收集照片前的准备、收集照片渠道和照片后期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县级综合年鉴编纂时常会出现部类、类目命名不正确,编纂体例层次不清晰,年鉴内容统稿不细致,缩写词语不规范,内容文风不统一,涉密内容不谨慎,时间、人物称谓不严谨,标点符号使用不科学等问题,需要在编纂过程中加以注意,力争避免出现这些共性问题,才能使年鉴整体质量上档次,才能编出一部好的年鉴.
企事业单位年鉴常被认为是地方专业性年鉴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单位性年鉴最初主要只在单位内部使用,以单位的内部情况为主,读者多为本单位或相关单位人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官书民用”的色彩更为浓厚.本文探讨了企事业单位年鉴与综合性年鉴、专业性年鉴的关联与区别,分析了单位性年鉴的独特作用和属性.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重视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