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CT灌注成像BF值与肿瘤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阐明CT灌注成像的机制。对象与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间本院经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肺癌切除术和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4~73岁,平均57.9岁;鳞癌12例、腺癌13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腺鳞癌3例。依次经过CT灌注成像扫描和后处理,微血管超微结构电镜检查,VEGF表达检测和结果判断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CT灌注BF值与NSCLC发生转移的关系:有转移组的BF值为(30.78±5.24)ml·100 g-1·min-1,无转移组的BF值为(50.73±11.16)ml·100 g-1·min-1,t检验显示有转移组的BF值低于无转移组(P=0.01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BF值与VEGF表达明显负相关(r=-0.718,P<0.01).结论:本研究利用ROC曲线确定的BF值判断发生转移的最佳阑值为42.55 ml·100 g-1·min-1,从而将病例分为高灌注组和低灌注组,低灌注组具有更高的发生转移的风险,推测这部分早期NSCLC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术前或术后化疗等辅助治疗。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低灌注组的微血管更多的表现出不成熟的特点(管腔不规则和狭窄、宽大的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及周细胞之间的间隙、极差的基底膜完整性等)。低灌注组还经常可以见较多的单个内皮细胞呈裂隙状,血管腔闭塞,癌细胞突起直接与成血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相连,有时可见肿瘤细胞整合于血管壁上,管腔内更容易看到癌细胞或癌栓这些表现也许可以解释为何低BF值的NSCLC更容易发生转移:低BF值反映的是肿瘤中有较多的对灌注值不做“贡献”的不成熟的微血管,而这些微血管的细微结构显示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很大,甚至肿瘤细胞直接参与构成了微血管管壁,因此,在这些血管中更容易发现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