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在史实层面上,还原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英式板球在英帝国范围内传播的复杂过程。国内尚无论文或专著研究板球运动史,对英帝国体育史更是鲜有问津。2)在理论层面上,批判板球运动史研究中的"帝国至上论",揭示其"西方中心论"的理论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体育全球史"为理论指引,强调帝国统治者与殖民地之间的板球互动,以"在地化"为具体的研究路径的"板球帝国主义"新叙事。研究方法:1)史料实证。"据史料说话"是体育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本文立足于19世纪以来的档案、报纸、回忆录等一手史料,结合考订核验过的西方学界的板球史经典研究性文献,再现了英帝国板球运动传播的基本史实轮廓。2)案例分析。选取英式板球在印度、澳大利亚和西印度布莱恩岛的传播等三个个案,详细解读了板球运动在当年英帝国全球各大洲重要殖民据点的在地化细节,由此以点带面地尝试概括"板球帝国主义"之历史互动的多样性。3)概念阐释。为强化研究的历史解释力,避免就事论事,本文在史实重构的基础上,借鉴了"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民族主义发明"和"在地化"等若干理论,在体育史学科范畴尝试提出了"板球帝国主义"和"体育全球史"等新概念并论证了其独特内涵。研究结果:1)自19世纪中叶始,英帝国统治者确实意识到,在殖民地传播板球是"教化"当地民众、增进帝国认同与维系殖民统治的有效手段。殖民地官员及其当地代理人的主动引领与示范,是英帝国板球传播的重要推手。及至20世纪英帝国渐趋瓦解的"后殖民"时代,板球仍然作为帝国时代的文化遗产而长久影响着当地的日常生活,彰显着英国文化的软实力存在。2)但殖民地不是原封不动地接受了英式板球。印度"利用"板球文化中的公平竞赛原则表达了新兴的印度民族主义,澳大利亚借助"骨灰之战"挑战了不列颠人传统的"帝国至上"心态,位于西印度的布莱恩岛民则将英式板球的元素融入本土游戏当中,创造性地重新发明了西印度板球。基本结论:1)"板球帝国主义"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间,由板球运动在英帝国内传播而在殖民宗主国与各殖民地间引发的错综复杂的体育交往与文化冲突。这种关系格局的建构,源于帝国统治者对殖民地人民的体育规训欲望,但经历了殖民地的抵制、反抗、调适、改造和利用等"历史反作用力"过程。英帝国的殖民者与殖民地共同塑造了板球帝国主义的复杂面貌。没有互动,就没有板球全球史。认识不到互动,就不能书写完整和真实的板球全球史。2)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美体育史学界关于英国板球史的解释,带有或浓或淡的"帝国至上论"的意味,即一味强调英国人在推动板球传播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将殖民地板球的"接纳"视为英国绝对影响的直接结果。这既不符合史料与史实,同时也有悖20世纪全球史的史学潮流。重写英帝国板球史,就是要彻底清理和反思西方体育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澄清全球体育交往中各方主体的实际作用。3)"体育全球史"是书写帝国板球史的新视角,它强调体育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交往与互动。板球等当代运动项目的全球传播,不是西方运动项目的物理式复制,而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复杂互动的"化学反应"式创造。在历史上的殖民地国家与地区,包括板球在内的众多外来体育项目经过"在地化"之后,其实是一种经由交融与互动而新生的体育文化。(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体育全球史视角再现帝国体育史的漫长过程和复杂互动,反思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形态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肯定后发现代民族国家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挑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寻路努力与能动作为,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或可增进传统体育文化自信,以开放心态和积极体育交往的姿态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