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深刻揭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建设体育强国奋斗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大环境,准确认识并把握与群众健身密切相关的非奥运动项目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非奥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面临的生存危机,探求非奥运动项目协会"脱钩"及"实体化"后的生存模式与机制,适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统筹考虑,决定将协会分批试点进行改革,2015年11月宣布中国企业体育协会等14个全国性体育协会纳入民政部第一批脱钩试点,2016年6月宣布中国信鸽、中国健美协会等5个全国性体育协会纳入第二批脱钩试点,2018年10月宣布了第三批脱钩试点。本研究通过对三批脱钩协会中部分协会的现实状态、运作模式、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战略进行调查研究以及与相关协会秘书长的深度访谈,提出协会脱钩后的发展思路,并概括由此带来的启示,从而进一步探讨脱钩后为协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后续脱钩的体育协会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运营思路和发展策略。经调研,三批协会在名义上均已脱钩,但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如果严格按照"五分离"的要求,各协会的脱钩状态有所差别。各协会秘书长对协会脱钩后的发展前景表现出一致意见与态度:从长远来看,脱钩有利于协会的发展,但从短期而言,依据各项目脱钩前市场化开发程度的不同,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协会对目前的生存与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脱钩为协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脱钩后协会的管理运作模式来看,前两批脱钩协会的运作模式均采取了合作的方式,协会利用项目的赛事资源与培训资源,展开与公司企业、下级会员单位的各方合作,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达到资源互补,获取利益后按合同进行分配的合作方式;第三批脱钩改革后的体育舞蹈协会走向半官方协会背景半社会化运营,可见,脱钩之后,协会的管理模式由行政化的直线命令式管理方式转向了合作治理模式,此外,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除了舞龙舞狮和风筝项目以外,第三批中其他脱钩协会都迎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基于调查对影响社会体育项目协会脱钩后的生存状态的因素主要从脱钩后的组织优势、劣势、发展困境三角度探讨。优势:第一,管理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集中体现在决策速度提升、沟通更加便捷、执行更加迅速;第二,脱钩之后,由于上下级协会地位的平等化,使整个协会管理体系更加扁平化,与原体制内行政方式相比,减少了红头文件的审批,同时协会可以跨级与基层协会展开广泛的业务合作,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第三,协会处理起来本身的业务更加灵活。脱钩后组织的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政府背书的消失上,去行政化的同时,协会的政府"靠山"也已不在,协会地位与公信力的下降会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此外,由于协会脱钩后的行业管理手段更多依赖非稳定的社会资源和市场手段,不可控因素增多,在无形中增加了行业协会的社会管理成本。各协会脱钩后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一由于体育的多重性质,当协会遇到政治性等超越自身管理范畴的问题,不明确相关汇报沟通部门;二由于体育的产业化运作,不少"山寨组织"横空出世,扰乱体育市场正常运作,对体育项目、协会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协会的利益;三恶意社会资本的入侵,动摇了带有部分社会治理和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体育单项协会的事业根基,致使协会管理人才流失。同时,在对协会发展方向策略的研究中发现,协会脱钩后的发展方向围绕三方面:一是协会的生存与发展之基在于会员、二是协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在于服务、三是促进协会发展的管理方式在于合作;发展策略围绕两点展开:一重视脱钩后协会由行政性权威向专家型权威的转变、二重视对脱钩后协会的核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最终得出结论,协会的发展所最终依靠的依然是制度的创新与演进,在改革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制度加强法制是引导协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总结上述,对后续协会脱钩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一变"放而不管"为"脱钩不脱管"、二加强对协会的引导与保护,在改革实践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正当协会的合法权益、三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协会的沟通渠道,解决协会发展中的外事纠纷问题、四加强协会自身核心资源与能力的建设,增大合作时博弈砝码、五加强协会精准服务功能,增加与会员的沟通,了解会员的真实需求、六协会领导班子的提名审查与甄选监督是过渡期必要的、七在保持协会宗旨的原则下加强市场化运作,平衡协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